首页 > > 49

保障勞工權益 毋損市場活力

2015-05-02
来源:香港商报

  今年五一勞動節,本港勞工權益再獲提升,先是「最低工資」即日起增至32.5元,而透過合約強制規管工時安排的「合約工時」的研究工作也在推進之中,意味一眾打工仔的血汗回報有增無減。可是,在進一步保障勞工權益的同時,亦要盡量將對市場活力的損害降至最低;只有有效平衡勞資雙方的利益關系,則兩者才可繼續協同攜手創造雙贏。

  最低工資實施至今已達4年,無論對改善基層勞工薪酬,抑或是收窄貧富差距,均發揮了非常正面的效果。比較去年即2014年,以及最低工資生效前的2011年,每月工資的第10個百分位數便累增約16%,比期內最低工資的7%法定升幅還要多,亦較通脹為高,充分反映最低工資對低薪人士的提振作用;進一步言,最低工資的漣漪效應不限於此,其實由第10個百分位數,一直到第75個百分位數,期內的月入水平均大增15%左右,相反一直到第90個百分位數增幅才收斂至9%,也引證了最低工資對財富再分配的引導作用,不管基層市民抑或小康中產均能受惠。然而,最低工資實不宜升得過急。畢竟,沒有失業率連年挨近3%的歷史低位,就沒有勞動緊張的前提,也不可能造就上述加薪浪潮。查歷來3次最低工資的薪金水平,都是處於工資中位數的54%左右,不似法國等高逾60%,所以較易被市場接受和適應。不然,倘若市場氣氛轉差,在薪金無法調低的限制下,低薪工種肯定會首當其沖,失業率短期急飆絕對可以預期。

  至於標準工時,標準工時委員會今年初提出「合約工時」的建議,強制要求戶傭合約列明工時及超時補水等安排,則無疑是平衡市場彈性與勞工權益的折衷而有效之舉。始終不同行業和工種都有各自的工時模式,例如醫護人員、運輸業界等,加上戶員應該有權選擇是否多勞多得,不宜剝奪勤力者的工作自由;如果一刀切地立法監管,包括訂立法定工時上限,無疑會嚴重干預市場生態,以至反過來限制了勞工權益,所以,實不如交由戶傭雙方自行協議并且透過合約作出規範。生活質素須要平衡,但勞資各自的自由亦要顧及,不必要於此階段過分質疑甚至矮化有關安排的成效。勞福局昨便透過,標準工時委員會正透過理性及以數據為依歸,以期在明年首季內向政府提交報告,相信到時能夠提供更多客觀基礎予社會討論。

  然而,當前最為困擾香港的,乃是個別範疇人手不足問題。舉其大者莫如建造業界,過分的保護主義拒絕輸入外勞,就很大程度地推高了本地建築成本,也可能拖慢并延誤了工程進度,由住宅樓宇到運輸基建皆蒙其苦;其次醫護等方面亦然,人手長期不足非單影響了相關人員的生活,也容易危及他們本身甚至病人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凡此種種因為保護主義而致勞動不足的情況,絕對不是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能夠圓滿解決的。施政報告提出「人才清單」構想和下周起實施鼓勵港人二代回流等,正是為了吸納更多人才來港。說到底,市場不可缺乏勞工,勞工也不可缺乏市場;唯有理順兩者關系,則勞工和市場才可一同繼續貢獻社會向前,否則最終受苦的恐怕是市民大眾。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