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國際商品市場危機重重

2015-08-08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2015年的6、7月份,不僅中國股市連連暴跌,除了美元和人民幣之外,全世界幾乎所有金融產品和原材料商品都在下跌,數據顯示,從6月16日到7月9日,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21.2%,一口氣跌破50美元關卡;鐵礦石價格暴跌牽累整個鋼鐵行業,作為不銹鋼原料之一的鎳價,出現11475美元的低價,從最高價51800美元起算,跌幅高達77.8%;其他如銅價也徘徊在5300美元左右的低位,鋁價更是急探新低,倫敦金屬交易所第二季的鋁期貨價每噸1788美元,持續創新低走勢;油價直線插水,北海布侖特原油重挫11.6%;金價寫下1106美元新低,白銀則跌破15美元支撐,白金的價格跌破1000美元;匯市方面,澳幣下跌4.2%,最低見到0.732;新西蘭元幣更是大跌5.2%,最慘跌到0.649,是近年罕見的新低匯價。中國需求降影響商品價格不僅如此,國際糧食價格也震蕩不止,小麥急跌4.7%,出現每英斗532.75美分的新低價;小麥從最高價1073美分跌下來,跌幅已達五成;玉米從806美分跌到405美分,也跌了近五成;價格比較硬朗的黃豆,從最高價1794.75美分跌到1006.25美分來算,跌幅也有43.9%;其他如糖價從36.08美分跌到11.85美分,已跌掉三分之二;棉花一度大漲到222美分,目前在65美分左右,距歷史高價已經很遙遠了。

  海外媒體驚呼,世界正面臨3C冲擊——中國(China)、商品(Commodity)及貨幣(Curren-cy)。由於中國已是經濟規模逾十兆美元的經濟大國,十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只占全球5%,如今快速上升到14%,近一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更超過三分之一,這個比重遠遠大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前。過去十年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得益於中國大發展所產生的對鐵礦石、銅及糧食等產品的巨大需求,但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對各類商品需求的減少,這些依靠中國發展而繁榮起來的國家很快光景不在。

  譬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010年中國一年鐵礦石的使用量高達9.4億噸,其中有6億噸來自進口,當時鐵礦石價格一日三市,2011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曾高達190美元/噸,如今,國際鐵礦石價格已經降至約50美元/噸,下跌幅度約75%,當年依靠鐵礦石出口而帶來經濟繁榮的澳洲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過去澳幣最強勢的時候可以兌換1.107美元,如今跌到0.732。無獨有偶,在澳大利亞旁邊,以乳制品生產和出口聞名的新西蘭同樣遭遇到了國際乳品需求不振的冲擊。新西蘭的恒天然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旗下有1.3萬名新西蘭乳農,但最近一次的乳制品拍賣價格重挫10.7%,是近來連續拍賣的第九次下跌,乳業加工是新西蘭最重要的經濟主力,乳品價格暴跌,重挫了新西蘭經濟。

  新興國外匯存底劇減

  事實上,凡是以原材料出口為主的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近期國際商品價格跌浪的冲擊,從而直接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和貨幣,數據顯示,除了澳幣、新西蘭元創新低外,巴西里拉最低到3.31兌一美元,加幣兌美元急貶到1.3,這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的匯價。俄羅斯盧布的貶值壓力也加大了,南非幣兌美元一直保持在一比十二的低位,印尼盾出現13532兌一美元新低,泰銖最低到34.5,馬幣到3.832,這些原材料生產國在匯價上競貶,仍無力扭轉出口頹勢。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新興國家外匯存底急劇減少,這些國家的財政危機和金融危機一觸即發;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2016年12月的期貨已跌破每桶60美元,創了石油期貨合約價的最低紀錄,過去石油期貨合約一直在80至100美元之間,由此可看出油價跌勢可能會很久;目前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大約在215點上下,已經重回2000年的起漲位置;中國經濟將歷經一個比較漫長的轉型調整過程,對國際商品市場的需求不可能回復到之前的水平。這一切是否預示着國際商品市場面臨嚴重危機?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