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為什么說遼寧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戰艦?

2017-07-09
来源:云鋒金融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不,我們說的昂貴,不是指造價。

  遼寧艦的昂貴,在于其曲折的身世——前蘇聯傾其國力造就的艦體,中國費盡周折的購買,駛過土耳其時遭遇的百般刁難,以及數億中國人十幾年來的關注。

  遼寧艦的昂貴,還在于各方為之傾注的心血——為了將其運回國內,有水手在路途中喪生;為了讓其服役,更有數十位科研人員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正值七七事變八十周年,本周“遼寧艦”在港的驚艷亮相,我們在振奮之余,也理應去了解它背后的那些風風雨雨。

  誕生

  1982年5月,前蘇聯。

  在經歷了1970年代的“海洋-70”全球大演習后,蘇聯海軍發現它們的艦隊由于長期附屬于陸軍,一旦遠離本土作戰,就會面臨指揮不靈、持久作戰能力有限等致命弱點。因此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強烈要求發展遠洋艦隊的艦隊核心艦種。

  在經過了兩代“載機巡洋艦”(即“航母”的蘇聯稱謂)的實踐摸索后,蘇共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建造兩艘第三代“重型載機巡洋艦”的決定,當時的代號——“105”和“106”。

  這兩艘戰艦均由現在屬于俄羅斯的涅瓦設計局設計,性能上大同小異,只根據如今屬于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的生產批次不同進行了區分。

  “106”號戰艦設計圖(圖片來源:新浪軍事)

  1985年,“106”號龍骨被正式送上船臺。

  為建造這型史無前例的超大航母,前蘇聯政府動用了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大約7000多個工廠、科學研究院以及設計局,還撥款讓黑海造船廠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例如在O號船臺上新安裝兩臺芬蘭造900噸龍門吊,以便完成超重設備的吊裝。

  “我們在O號船臺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百年大計。”

  ——黑海造船廠廠長尤里·伊萬諾維奇·馬卡洛夫

  1985年12月6日,繼最終定名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的“105”號戰艦下水之后,“106”號在O號船臺安家落戶。到了1988年,船體建造成功。

  正如各國航母都有尊貴的名稱一樣,蘇聯航母命名要么是各加盟共和國首都,要么是國家領導人或海軍將領。

  “106”號經歷過兩次改名。第一次叫“里加”號(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首都)。后因拉脫維亞鬧獨立,1990年7月,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將下水一年半的“里加”號改為“瓦良格”。這個名字取自1904-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被日本擊沉在朝鮮仁川港的沙俄“瓦良格”號巡洋艦。

  這與蘇聯航母命名傳統格格不入,也似乎暗示著這艘航母的坎坷命運。

  初次下水時的“瓦良格”號,時名“里加”號(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荒廢

  1992年,前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運動推動下轟然倒塌。

  龐大的家業由15個加盟共和國瓜分,而“瓦良格”號航母因缺乏中央財政撥款和配套設備供應停建。此時它的工程量已完成67%,艦上輪機艙已安裝完畢,電站隔艙接收供電,艦上機械設備也開始試運轉。

  起先,烏克蘭希望俄羅斯出資完成建造,因為俄海軍當時只有一艘勉強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遠洋力量。

  1993年初,時任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在時任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現場調研把“瓦良格”號建造完畢并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

  烏克蘭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價約20億美元,即以一條完整的軍艦出售,而不是俄方認為的未付的30%造價,即6.7億美元。

  當被各懷心思的俄烏政府官員問道,為了把軍艦造完,你們工廠究竟需要什么時,黑海造船廠的老廠長馬卡羅夫沮喪地回答:“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

  談判不歡而散。1993年11月,烏克蘭政府正式下達停建“瓦良格”號的命令。

  就此,這艘昔日肩負著振興前蘇聯海軍榮光的航母形同空殼,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邊。

  荒廢在黑海造船廠的“瓦良格”號(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轉折

  1995年12月,烏克蘭時任總統庫奇馬訪問北京。不久,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隨總統出訪的烏克蘭第一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為“瓦良格”號航母船體運往中國造船廠一事進行磋商。

  1997年底,烏克蘭主動以廢船價格向中國推銷“瓦良格”號船體,不過為避免國際糾紛,希望中方最好由第三方民事公司出面購買。

  1998年4月,澳門創律旅游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 Limitada,香港創律集團的子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買下“瓦良格”號,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游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后將其停泊于澳門附近海域。

  1999年6月14日清晨,無動力的“瓦良格”號航母被拖船牽引著,緩緩駛離尼古拉耶夫港。按照新船東的要求,黑海造船廠工人在航母艉部原“瓦良格”號艦名處做上新標志“Kingstown”,這是當時“瓦良格”號插上了加勒比島國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的旗幟后的母港名稱。

  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于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后一程”。

  也就在“瓦良格”號被拖走的那一天,黑海造船廠“船臺”文學協會領導人維亞切斯拉夫·卡丘林寫下一首“與‘瓦良格’告別”的詩:

  “惜別瞬間的來臨,

  天才創造的艦艇

  你聳立著河上出現

  展示夢想的黑色怪影

  你迅速躲進霧里

  風吹干了眼淚

  ……”

  坎坷

  不料,當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準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

  隨后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號通過。“瓦良格”號在黑海中漂蕩了很長時間后,又返回了原海港。

  負責拖船的荷蘭ITC公司負責人尤普·蒂姆曼斯(Joop Timmermans)曾向土耳其方面據理力爭,強調把無動力的“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土耳其官員的回答是:“要么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

  事情直到2001年7月中國政府深度介入后才有了改觀。當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同時,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一口氣提出了“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

  2001年9月,中國在極短時間內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并租用了當時世界上馬力最大的希臘籍拖船“尼古拉·奇克爾”號(Nikolay Chiker)進行通過海峽的牽引工作。

  10月25日,“瓦良格”號原定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的時間。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同時,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暗流洶涌,不適合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行啟航。

  11月1日,“瓦良格”號離開黑海造船廠后的第506天,博斯普魯斯海峽天氣晴朗,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這一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以便讓“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

  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后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于安全駛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最后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并于2日下午進入愛琴海。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瓦良格”號(圖片來源:新華社)

  涉險

  3日夜,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風速達25-28米/秒的強風暴,連接“瓦良格”號和挪威拖輪的鋼纜斷裂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這艘“海上巨無霸”處于自由漂泊狀態,像瘋子般在布滿幾千個暗礁的愛琴海中漂流,一度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

  當時航母上只有7個人,其中有三名黑海造船廠職工,三名俄羅斯水手,一名從荷蘭拖輪派來的菲律賓領航員。在風暴情況下,俄、荷、挪三國拖輪試圖重新通過系留鋼纜控制住“瓦良格”號航母。

  拖輪“尼古拉·奇克爾”號成功接到從“瓦良格”號艉部拋來的鋼纜,但位于航母前部的挪威與荷蘭拖輪都沒能接住從“瓦良格”號上拋來的鋼纜,其中挪威拖船“哈里瓦冠軍”號(Haliva Champion)上的水手阿列斯·利馬(Aries Lima)還因失手被沉重的鋼纜砸死。

  經過與風暴長達12小時的搏斗,這支“航母編隊”終于擺脫了險情。

  4日晨,接到“瓦良格”號發出的求救信號后,希臘海岸警衛隊的救援直升機把“瓦良格”號上的7個人送到比雷埃夫斯港。11月6日,當天氣轉好后,希臘直升機再把船員送回“瓦良格”號甲板上,這時候航母已恢復正常拖曳。

  “瓦良格”號航母從風暴中脫險后,一路輾轉,于2002年的3月3日終于抵達大連,結束了15200海里、耗時123天,歷盡艱難險阻的航程。

  新生

  2002年至2005年間,大批中方工程技術人員對“瓦良格”號進行了全面檢測。同時,包括居住艙、工作艙、引擎、發電設備在內的航母內部整修工程也逐步展開。

  在解決了航母特種鋼材的技術引進問題后,“瓦良格”號于2005年4月26日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干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經過一年左右的施工,“瓦良格”號已油漆一新, 艦橋部分也做了防銹處理,甲板完成了初步翻新。

  正在改造中的“瓦良格號”(圖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

  遼寧艦,就此誕生。

  “遼寧艦”艦徽(圖片來源:國防部)

  結語

  最后,附上云鋒金融有幸登艦參觀同事的兩段感想。

  淺灰色的感官沖擊

  這一尊淺灰色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趴在維多利亞灣,身邊是護衛艦和游弋的巡邏艇,遠處中環和九龍CBD的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和海天相接。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夢境。

  巨大的船體內堪比數個大禮堂,停放著一架碩大的海軍直升機。當升降平臺把我緩緩帶到甲板上時,瞬間被寬闊的甲板空間、現代化的艦橋和一排排的戰斗機震住了。

  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海戰故事、玩海戰棋、制作軍艦模型,家里有一個模型航母編隊,還幻想過在航母的甲板上進行100米賽跑。今天,兒時的各種想象照進現實。

  我不是軍事發燒友,但這些淺灰色的鋼鐵,帶給我無與倫比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它守護著我們碧藍的海疆,這是咱們國家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啊!

  純白色的人文關懷

  硬邦邦的、冰冷的鋼鐵上,有我們身著白色制服的海軍。白色的軍帽、白色的制服、白色的皮鞋,男兵英威、女兵颯爽。但他們并沒有筆直僵硬地站在那里,而是用笑容和溫情迎接來客。

  登船前,每位訪客收到了一個手提袋,里面有早餐、雨衣、遮陽軍帽、飲用水和國旗;登船時,士兵們手牽著手組成兩道人墻,防止訪客在登船平臺上滑倒;甲板上,有執勤人員四處巡邏,回答訪客的問詢,幫助大家照相;有小朋友登船時,主管軍官會主動上前打招呼、送帽子;有訪客暈船,醫護人員會馬上到位,并推來輪椅。等候區有免費瓶裝水供大家飲用,連招呼大家排隊時都用粵語和普通話雙語。這是何等的細致用心。

  正是這群純白色的可愛的人兒,讓這尊鋼鐵巨獸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我們相信,昂貴的航母背后,是祖國國力的體現。

  我們更相信,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親眼見證祖國的繁榮富強。

  《為夢想領跑》——中國首部航母MV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