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開啟新一輪補貼“大戰”
支付寶、微信支付齊推“無現金”概念,專家認為提法與普惠金融背道而馳
移動支付的發展,讓很多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不帶現金出門,現在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微信支付創立的“8.8無現金日”還沒到,支付寶就發了個大招,宣布8月1日-8月8日舉辦首個“無現金周”。專家認為,移動支付已是大勢所趨,微信、支付寶的舉措只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方式,“無現金社會”的提法與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馳,部分老人以及兒童以及不用支付寶的人,不應該被排斥在“無現金”之外。
新聞事件>>
移動支付巨頭8月再燃烽煙
7月31日,支付寶宣布,將從8月1日到8月8日一周時間內,提高支付寶支付的“獎勵金”。支付寶稱,在無現金周期間,將有超過1000萬線下商家參與,全國的支付寶用戶只要在支持支付寶收款的商家消費超過2元,就有機會獲得獎勵金,最高可達4888元。
微信支付也於同日宣布,從8月1日開始,持續整個8月,微信都會投入巨額資金以鼓勵金、代金券和現金紅包等渠道推動支付。據微信支付方面介紹,今年的無現金日會在三個方面有提升,一是今年鼓勵金可積累可分享給好友,借助社交優勢,給商家引流,商家可以通過小程序在群裏發優惠券;二是會投入巨額資金;三是會有鼓勵金、代金券和現金紅包等各類營銷玩法。
這不是兩大巨頭第一次“相愛相殺”,但從力度上來看,這次可能是比較大的。
在“無現金”的提法上,微信、支付寶最近兩年一直都在鉚足勁比拼著爭相發力——2015年,微信支付發起首個“8.8無現金日”,喊出“現金,再見”的口號。而自年初喊出“5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後,支付寶相繼在杭州、武漢、天津、福州、貴陽開建“無現金城市”,並推出了一系列活動。
消費者感受之一:說好的“獎勵金”,我咋沒收到呢?
對於兩大巨頭的最新舉動,網友們的反應非常迅速。揚子晚報記者發現,支付寶補貼活動的第一天,已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得到的“意外驚喜”。
揚子晚報記者昨日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有的支付寶或微信用戶表示收到過補貼金,有的則表示沒有。
南京市民劉女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己一直都在使用移動支付,有時候用微信、有時用支付寶,這次看到支付寶和微信在進行“營銷大戰”,自己也特意進行了體驗,沒想到,8月1日晚,她用微信支付購買了一件10元錢的物品,沒有收到鼓勵金。8月2日,她與朋友一起去超市買水果,選擇了支付寶支付,依然沒有任何獎勵金,而她的朋友選擇微信支付,支付完成後就收到了0.88元的鼓勵金。“我不是為了這些獎勵金、鼓勵金而去使用移動支付的,但還是心生疑問,為什么我就沒有收到任何意外驚喜呢?”
消費者感受之二:有沒有“無現金周” 我都已離不開移動支付
“‘無現金周’是幹啥的?說實話我對這個也不關心,因為不管有沒有獎勵,我都已經離不開移動支付。” 家住南京鼓樓區的市民李女士表示,她在剛過去的一個月內幾乎沒用過紙幣,買菜、逛超市、給孩子報補習班、到醫院就診……她都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
據李女士觀察,像自己這樣帶部手機就出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菜場裏還拿現金支付的大多是老年人。
6月份,李女士整個月幾乎就沒用過紙幣。而且所有的小額支付都用手機還有個好處,就是記賬方便。交易記錄直接調出來看就行了。“以前一個月買菜花多少錢我都沒數的,現在一看就知道了。”移動支付的便利使李女士養成“一部手機走天下”的習慣,但尷尬的是有次開車外出,在停車場交5元錢停車費時發現沒帶錢包,幸虧車上有以前擺放的零錢才救了急。
采訪中,還有多位市民與李女士的心態類似,認為現在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習慣,不管有沒有“無現金周”,都會選擇移動支付。
專家觀點
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 但“無現金”提法與普惠金融背道而馳
對於兩大巨頭提出的“無現金”概念,業內專家表示,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但雙方努力推進“無現金”支付,背後更多是基於利益的考量。“無現金”支付只不過是商家又一次的宣傳包裝而已。據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在全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份額分別為54%和37%。
也有專家表示,在“無現金社會”和“無現金日”的概念中,將那些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的人群排斥在“無現金”門外,對社會而言,形成一道門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無現金社會”的提法與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馳。
人民日報8月2日也發表評論稱,“無現金社會”應“有現金”,再等等一批人。評論中表示,雖然中國特色的無現金路徑正在逐步形成,但也應該給現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還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紅利的人。無現金社會並不等於消滅現金,移動支付應該與現金支付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