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林駿強、鄺偉軒、黃雪峰報道:昨日是林鄭月娥當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尤其是去年7月1日上任以來,她當初於競選政綱承諾的政策,大部分已在《施政報告》與財政預算案中落實和兌現。用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的話來概括最恰如其分: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林鄭帶領管治團隊務實進取、積極作為,既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擔當,又聚焦經濟、致力改善民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歡迎。
堅定竭力執行「一國兩制」
上任以來,林鄭一直強調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其首份《施政報告》明確指出,竭力執行「一國兩制」、維護國家憲法與香港《基本法》,是她對中央及特區的莊嚴承諾。
《施政報告》寫明,香港與國家是密不可分的關系,香港回歸20年來都依託祖國、面向世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成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林鄭堅定指出,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全面準確地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沿着正確方向前進;都有責任向任何冲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說「不」;亦有責任培養下一代成為具國家觀念、富香港情懷及對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林鄭上任以來,本港社會氣氛愈來愈和諧,行政立法關系更趨緩和。她坦言,絕對尊重立法會制衡行政機關的功能,同時期盼互相配合,讓大家有機會就一些較有爭議但與香港長遠利益攸關的議題建立共識。無論是候任期間,還是上任之后,林鄭致力於與立法會不同黨派積極加強溝通,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對此都給予好評。
除了積極與不同黨派溝通外,林鄭創先河地出席每月一次的立法會質詢環節,打破了以往行政長官一年只出席4次立法會答問大會的狀况,備受各方好評。在此質詢環節,她不作開場白,直接接受議員們質詢,就各種政治、民生等議題解畫,做法備受各方肯定。這一做法體現出政府新風,有助改善行政立法關系。這亦契合林鄭《施政報告》所言:良好的溝通是行政機關和立法會的合作基礎,只要大家凡事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一定能做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創新思維引領香港發展經濟
林鄭當選一年以來,香港經濟和金融領域得到長足發展。2017年,堪稱香港經濟「豐收年」,取得了「高經濟增長、低失業率、低通脹率」的「一高二低」佳績。據今年財政預算案公布數字顯示,去年香港經濟增長3.8%,不僅高於去年財政預算案預測,亦高於2007至2016年每年增長2.9%的趨勢增長率。另據統計處公布,經季節性調整后,香港最新失業率為2.9%,創回歸20年以來低位。至於通脹壓力則見溫和,香港去年整體通脹率為1.5%,為連續第六年回落。正因經濟數據亮麗,恒生指數一度在2018年初創出了33484點的新高。
數據表明,香港經濟正經歷過去10年以來最輝煌局面,但林鄭并未自滿,反而更積極為香港長遠發展綢繆,并大膽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其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引入二級制利得稅,為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及初創公司減輕稅務負擔。雖然庫房會因此每年少收約50億元,但企業可乘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將省回的稅款用作擴充業務,故對不少企業來說,二級制利得稅實在是一項「德政」。
今年春節過后,林鄭到訪深井,與數十名「光屋」住客一起吃開年飯。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林鄭及特區政府積極為一眾后來者的新經濟企業搭建融資平台,協助他們擴充業務。去年底,港交所為研究多時的「同股不同權」制度一錘定音,推出重大上市制度改革方案,包括讓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來港挂牌之餘、更提供機會為讓在歐美市場上市的創新型公司都可在香港作第二上市。面對近年備受挑戰的香港金融市場而言,「同股不同權」制度得到落實,可算「久旱逢甘露」,充分體現了林鄭處事決斷的作風。為新經濟企業構建理想融資平台之餘,林鄭更積極招商引資,年初她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出席公開活動時便親自公開邀請阿里來港上市,并獲得馬雲善意回應「會認真考慮」。
林鄭還十分注重發展創科產業,謀求讓香港發展與新經濟融合,包括預留500億元發展創科產業,及為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規劃。的確,林鄭及其團隊有心、更有力為香港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讓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重視青年人「與青年同行」
新一屆政府亦更為重視青年的聲音,正視他們面對的各種問題。林鄭《施政報告》設專門篇幅提到「與青年同行」。她承諾,自己會致力做好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
除了青年發展委員會、在網上平台與年輕人溝通等往常工作外,林鄭進一步提出,要委任多一些年輕人加入各政府委員會,務求將政府中18歲至35歲的青年成員比例增至15%;特區政府讓青年人透過「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薦成為指定委員會的成員。
特區政府會改組「中央政策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負責政策研究及創新和跨部門協調工作;《施政報告》就指,會招聘20至30名青年人加入此部門,讓他們吸收公共行政經驗,并把青年人的聲音帶進政府高層。
上述種種措施,體現了新屆政府重視青年人,給予他們發揮所長的機會,這同樣廣獲正面評價。
民生改善發展獲重大進展
至於民生發展方面,林鄭及其團隊在教育、房屋及公共福利等議題上均獲重大進展,當中「50億元教育資源撥款」、「港人首置上車盤」等多項德政大受社會歡迎。
林鄭注重教育,早在競選時她就承諾「即時增加每年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及至公布《施政報告》時,果有以較大篇幅介紹教育方面的政策。在新財政預算案中,更在承諾的50億元經常開支上再增撥多20億元,充分體現出特區政府在教育上的承擔。
去年年末,特區政府高層舉行集思會后,林鄭「揸機」與一眾問責官員合照。資料圖片
面對香港樓價連年攀升,不少市民均憂慮「安居夢」難圓。林鄭競選政綱創新地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概念,全港市民都熱切期盼具體措施。《施政報告》介紹了政策詳情,宣布將於今年底推行先導計劃,預料觀塘安達臣道土地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供符合入息限額的2人或以上家庭申請。此外還推出「綠表置居計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等,以置業為主導建立置業階梯。
扶弱安老方面,林鄭亦推出多項措施惠及基層。林鄭競選政綱提到落實「長者生活津貼」改善措施,她上任后進一步落實相關措施,《施政報告》就宣布於今年6月實施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合資格長者帶來每月3485元的資助,生效日期可追溯至去年5月1日。
為減輕基層市民交通負擔,《施政報告》宣布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惠及每月車費開支超過400元的市民。
林鄭當選一年大事記
1 香港慶回歸20周年,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并主持慶祝大會,為林鄭月娥領導下的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監誓。
2 林鄭當選特首后首份施政報告出爐,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惠及民生、促進經濟。
3 特區政府公布「一地兩檢」方案,林鄭提出「三步走」,充分發揮高鐵效益。
4 港深簽署合作備忘落實落馬洲河套區建科技園,匯聚專家人才,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發展。
5 致力推動西九籌建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推動香港文化旅游產業。
6 林鄭勇創新作風,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系,除每年出席4次立法會答問大會外,另於每月出席一次質詢環節。
7 史上罕見超強台風「天鴿」襲港,在林鄭月娥帶領下各政府部門應對得宜,本港傷亡減至最少。
8 與國家發改委及廣東省簽署有關協議,致力於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帶領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9 就大埔公路巴士翻側19死車禍迅速果斷反應,林鄭即時宣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并取消農历新年年初二烟花匯演及下半旗致哀。
10 計劃成立香港公務員學院,頻頻外訪包括到北京向國家行政學院取經,積極為成立學院鋪路。
【特写】「舟山有兩個特首多麽好呀」
昨晚,籍貫同是浙江舟山的前任特首董建華和現任特首林鄭月娥,首次同場出現在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五屆理事會春茗聯歡晚會。
晚會上,林鄭笑說:「今天是3月26日。去年的今天,是我當選行政長官的一天。記得當時有一段時間很多人找我談話希望我參選,尤其是董先生多次找我分析出選。有一次,他說完所有理據后就說,舟山有兩個特首多麽好呀!這個感染力很大,我就決定參選了。」此時,台下報以熱烈掌聲,笑聲歡呼聲一片,董建華也忍俊不禁。
董建華和林鄭昨晚同場現身香港舟山同鄉會春茗聯歡晚會,一起舉杯言談甚歡。記者余江強攝
林太續說,「當選一年,工作9個月,非常繁忙。雖然我有超過37年的工作經驗,工作時間還是很長,和董先生有得比較。董先生是7點到11點,我可能是到晚上1點。」
妙語連珠,全場哄然。
林太感性地表示:「出任行政長官是很大的光榮,責任也非常大,工作很多,無論是對外對內,對外推廣香港,感到壓力,但非常有意義。希望香港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她說,工作(即任特首)9個月最大的感受,是中央非常支持香港,「每次跑部委、見部長,每一次都不會空手而回,都是好積極的回應」。香港商報記者余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