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引文溯源》的出版,使《本草綱目》94.7%的引文得到溯源。」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鄭金生在本草文獻研究論壇線上講座中介紹了新近出版的《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對《本草綱目》研究的重要突破。
鄭金生從事本草文獻研究四十餘年,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中醫醫史文獻學術带頭人,主編出版了《中華大典·藥學分典》《海外中醫珍善本古籍叢刊》等。
鄭金生介紹,《本草綱目》引用書目993家,存在書目不規範,無一手、二手書目之分的問題。《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對《本草綱目》書目及正文中實際引用的人名及書名逐個追溯起源,訂正了諸多同名異書、異名同書等問題。《本草綱目》注明的引文出處,或為書名簡稱,或為作者簡稱,且簡稱可以有多個,難以明確出處。例如,《本草綱目》卷14「白豆蔻」條,列出該藥的主治包括「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收脫氣。(好古)」好古是元代醫家王好古的簡稱,他的5種傳世醫書中均無上述引文。《本草綱目》引「好古」藥論200餘條,有80餘條不見於傳世醫書。這一問題事關李時珍引文的真實性。《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利用從日本回歸的王好古的《伊尹湯液仲景廣為大法》,通過這本被認為佚散的書,追溯到李時珍所引80多處「好古曰」的原文,「白豆蔻」引文就是李時珍糅合、抽提該書卷2至卷4相關文獻而成。
此外,鄭金生認為,李時珍注明的引文出處有一些是錯誤的。例如《本草綱目》卷52「人傀」條,李時珍曰:「《宣政錄》云:宋宣和初,朱節妻年四十一,夕頷癢,至明須長尺餘。」但明代張錦《宣政錄》並無此記載,此段引文實際來源於宋代江萬里《宣政雜錄》。《本草綱目引文溯源》不但說明李時珍之誤,還將《宣政雜錄》原文列示於後。
鄭金生指出,《本草綱目引文溯源》既可檢驗《本草綱目》引文的真實性,體察李時珍「翦繁去復」的深厚功力,又能彌補《本草綱目》「引而不詳,注而不確」的不足,具有存引文、原文之真的特點,是整理《本草綱目》的新嘗試,證實了李時珍引文的真實性。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周雲逸指出,最近兩年鄭金生及其研究團隊集中出版了《本草綱目影校對照》《本草綱目引文溯源》《本草綱目續編》《本草綱目研究札記》等著作,在對《本草綱目》的校勘、注釋、溯源、考釋圖文等研究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工作量十分巨大,在本草文獻研究方法上,具有開創性和示範性。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李峰指出:「《本草綱目引文溯源》,將為本草文獻研究打開一扇新的大門。」(作者: 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