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7月11日下午,新中國第一代「土味」建築师如何與世界接軌?——《大建築师》閱讀分享會在廣西南寧彤書屋·漓江書院三祺廣場店舉行。分享嘉賓、《大建築师》一書作者劉元舉現場為大家講述建築設計大师陳世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起伏跌宕的拼搏事跡,以及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本次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党委宣傳部主辦,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協辦,漓江出版社和漓江書院承辦,是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中的一場。
知名建築評論家、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評論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金磊通過視頻發來問候。他表示建築和藝術的關系雖然很密切,但建築又不是純粹的藝術。建築強調使用經濟、綠色美觀,要為人所用,所以建築师要有情懷,能夠以人為本,要植根于建築文化之中,而劉元舉挖掘出了陳世民先生的以上特點。陳世民一生經歷豐富,所做出的成績及其留傳下來的建築思想,皆可歌可泣,其在改革開放中所展現的魄力,鮮有人及。《大建築师》一書大膽地展示了建築师的精神世界,展現了中國當代建築师的光彩,且以無比高揚的文化自信,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建築設計業的發展變化,具有開創意義。
陳世民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建築师,也是繼梁思成、楊廷寶、陳植等著名建築师之後,最具實踐性的建築师。他的突出特點,是與新中國每一個發展歷程的密切關聯性,他成長中的每一次轉折,無不打上「中國特色」的鮮明標簽。陳世民身上有着極為強烈的時代烙印。《大建築师》將敘事的重點放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特別陳世民到香港後所遭遇到的文化落差,構成了人物戲劇性的篇章。不同體制下的建築理念沖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際關系與城市環境,均讓這位「土味建築师」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擔當了中國改革開放「先頭部隊」的同時,也飽嘗了市場經濟對于一個計划經濟培養出的建築师的巨大沖擊,其脫胎換骨般地磨練與洗禮,增加了人物的故事性和敘述張力。
劉元舉是知名的跨界作家,現為深圳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曾被媒體稱作「中國鋼琴寫作第一人」。他在音樂和建築領域耕耘多年,有獲數百萬字作品。《大建築师》是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該項目是自治區党委宣傳部為繁榮文學藝術創作、提高文化供給質量,推動廣西文藝向高峰攀登而組織實施的一項精品創作扶持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已陸續形成階段性成果,成功推出了一批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精品力作。漓江出版社的《中國故事原創文學叢書》(8種)和《小小京劇迷》系列(2種)入選第一批扶持項目。本次集中展示第一批扶持項目中已完成出版的圖書,聚焦現實題材原創作品,着眼當下,從第一現場的角度切入各行各業,有溫度有情懷,可感可觸可流傳,思想性文學性並重,用可讀性詮釋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