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完善選制民意浩蕩警醒泛民

2021-03-25 01:09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何子文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24日出席香港各界「撐全國人大決定完善選舉制度」連線遞交聯署簽名成果儀式,「連線」行動收集到逾238萬個簽名,彰顯了香港社會求穩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駱惠寧表示透過這238萬連署簽名,看到了支持人大決定的廣泛共識。又稱透過簽名冊,深切感受到廣大市民對中央及時撥亂反正的真心擁護、反對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的堅強決心,正可謂民意浩蕩,不可阻擋。

 其實今次簽名行動亦是在警醒「泛民」或者說反對派勿重蹈過去與激進派綑綁的覆轍,而須守住愛國者的基本底線,否則,就沒有政治前途可言。

 面對內憂外患的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日前透露,該黨角逐來屆立法會與否有待討論,但認為黨內仍有區議員,短期內不參選問題不大,有信心即使民主黨規模縮小,市民亦不會離棄他們。羅健熙並指留意到,僅得少數支持者希望民主黨「死人都霸住個位」,大部分人傾向「無所謂」,羅健熙已作最壞打算,反對派政黨或重返九七回歸前充當壓力團體的運作模式。

 什麼是重返壓力團體的運作模式?就是變回倡議團體,回歸街頭,這不但是政黨發展的嚴重倒退,更意味民主黨將會逐步泡沫化、邊緣化,在香港政壇再沒有任何影響力,這樣的政黨試問還有什麼作用和前途?民主黨如果不能參選,等於是走上了一條衰亡之路,而且現在不能參選,將來更加不可能再參選。更重要的是,「愛國者治港」原則不但適用於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也適用於區議會選舉。羅健熙認為民主黨還有區議會議席,還可以繼續運作,這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短視得以為區議員就不用是「愛國者」,這是嚴重的誤判,只會將民主黨帶上絕路。

 反對派參選的「紅線」

 在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後,一些反對派人士依然沿用一貫反對思維,指「選委會是小圈子選舉」「民主制度走回頭路」「人大決定閹割香港民主制度」云云,以這樣思維和態度看待中央完善選舉制度,等於是將自己隔絕於選舉之門外。人大有關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具有毋庸置疑的憲制地位,中央的出發點亦是為了香港的長治久安,為了破解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不論反對派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改革都是勢在必行。

 在新的選舉制度框架和原則下,反對派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因應新的制度及形勢,改弦易轍,全面揚棄近年的對抗路線、揚棄反特區反中央的路線,與「港獨派」「攬炒派」劃清界線,回到香港的憲制框架,回到「愛國者」的陣營。做「愛國者」不代表要反對派變成建制派,他們仍然可以扮演監察者以至批評者的角色,但卻不能挑戰「一國」底線,不能逾越憲制界線,更要認識及尊重國家的執政黨,不能損害、挑戰執政黨的地位,這就是反對派繼續參選的「紅線」。實事求是的看,這些要求並不苛刻,不反憲制、不反執政黨、不違法這本來就是所有政黨政治人物的應有之義,不是什麼新的要求,也不是什麼高標準,反對派如果連這樣也做不到,自然不具備參選資格。

 民主黨走投機路線

 二是如果民主黨等拒絕與「港獨」「黑暴」「攬炒」勢力切割,拒絕與違法激進組織切割,拒絕改弦易轍,重回香港憲制之路,正如羅健熙所說:「該黨不會無端端改變理念立場想法。」這等於是指民主黨不會改變全面對抗中央及特區政府,以至參與「攬炒」奪權的路線。這樣民主黨將會被「定性」為一個反憲制的政黨,一個「非愛國者」的政黨,這樣民主黨成員自然不可能再在立法會選舉中「入閘」,而且不只是立法會,現時民主黨還有幾十個區議會議席,但如果民主黨已變成一個「非愛國者」政黨,其成員亦自然不符合參選區議會的資格。中央落實「愛國者治港」是全覆蓋,不會存在任何死角,區議員同樣必須是愛國者,民主黨以為不選立法會依然可以保住區議會議席,不過是一廂情願。

 民主黨現時既拒絕做「愛國者」,又沒有明確表示全面退出香港選舉,實際上是一種投機路線,令民主黨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境地。在新的政治形勢和格局下,香港所有政黨都需要作出抉擇,是回到「愛國者」的陣營,還是回到街頭,這是所有反對派政黨作出的抉擇,而這樣的抉擇將影響各政黨的存亡。民主黨等如果現在回頭是岸,仍有生存空間,關鍵是能否拿出決心扭轉乾坤。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