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通訊員粵國稅宣報道:近10年來,廣東對外投資總量持續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據廣東稅務部門統計,目前廣東共有“走出去”企業1457戶,2014年以來新增“走出去”企業648戶。在粵商遠渡重洋、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廣東國稅善用雙邊稅收協定協調解決稅收糾紛、善用雙重征稅協定簽訂讓企業切實受益,讓粵商“走出去”的合法權益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走出去”的國家越多,意味着企業要適應的異國文化、稅制等方面的差異越復雜。廣墾橡膠集團董事長陳茗表示,由于中國與泰國早在1986年就簽訂雙邊稅收協定,在廣州天河國稅的輔導下,企業的境外所得同時享受了中泰稅收協定的稅收饒讓政策,企業從泰國分回利潤享受泰國稅收優惠減按3%繳納企業所得稅,減免了900余萬元稅款,有效緩解了長期投資带來的資金壓力。受此鼓舞,2016年9月,廣墾橡膠集團乘勢而上,成功控股收購泰國泰華樹膠(大眾)有限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企業。
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廣東稅務部門對接港澳需求、深化國地稅合作、創新管理服務,打造了一整套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創新推出全國首個粵港澳智能導稅創客平台——“智稅寶”,引入眾包互助理念,打造“人人參與”導稅新模式;參考香港稅務局在納稅方面指數的設置,在全國首創“納稅便利化指數”,並針對港澳企業發展需求制定納稅服務目標;通過更加專業的稅務諮詢、稅務輔導,為港企提供“走出去”的“最佳稅務方案”……
“現在內地政府對政務服務和社會信用建設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向港澳地區靠攏了,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一個地方的社會信用管理越完善、服務越是接軌國際,國際市場對這個地區的市場接納度就越高,機會自然越來越多,企業的發展前景也就越來越廣闊。”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稅務經理朱江偉表示。
稅務環境優化 吸引僑商回流
“走出去”的粵商在稅務“娘家”的助力下發展底氣十足,外貿型粵商同樣受益于稅收環境優化。2017年8月,華南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廣州獅岭皮革皮具市場”設立,為“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特點的中小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外貿平台和發展機遇。為進一步降低粵商外貿出口的便利度,廣東國稅將市場采購出口貨物從源頭納入信息管理,為企業節約了近一個月的資料准備時間及收集單證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時,借助廣東省電子稅務局,該局還為市場采購提供了“一鍵式申報”、稅收政策“三專服務”等便利措施,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取得代理出口證明,完成出口免稅申報,每戶企業每月至少少往返稅務機關兩次。
稅收創新舉措推動着廣東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僑資粵商回巢投資,更多核心研發技術、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關鍵的行業信息带回了國內,僑商的智慧日漸“回流”和凝聚,在带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產品更新換代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僑胞王和溪在新加坡、中國兩地建立了建築用金屬配件制造廠,談到國內辦稅體驗,他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巨大,在管轄企業基數如此龐大的基礎上,能堅持為企業提供主動性高、個性化強的納稅服務,這是很不簡單的。”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國稅共轄管納稅人419.38萬戶,同比增長50.94萬戶,同比增長了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