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貌

2018-03-29
来源:江西日报

  古城新貌——看吉水如何“刷”出城市“颜值”新高度

  春节期间,不少返乡的吉水人赞叹吉水变了:街头巷尾整洁了,铁皮棚子没了,占道经营的现象不见了,总是或黄(黄土色)或黑(煤灰色)的绿化带也变回绿色了……作为江西十大文化古县之一,眼下的吉水如同精心梳洗后的姑娘,变得愈发清新秀丽了。

  吉水是如何做到的?

  在吉水文明南路路口,一块蓝色指示牌十分醒目,上面标注着“路长”及责任单位等信息。尽管道路不算宽敞,但路面整洁,车辆通行顺畅。“如今我们不仅会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还会督促过往司机按规定区域停放车辆。”沿街商户丁晓胜告诉笔者,文明南路现在由“路长”张学伟牵头,县旅发委等单位工作人员每天会上路巡查整治,如今,这条曾经拥堵难行的道路“变身”为“文明示范路”。

  为有效提升市容市貌,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2017年1月起,吉水创新实施“路长制”,由县领导任城区33条路段的“路长”,下设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在“路长”的统一领导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每天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上街,对责任路段的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及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等现象实施全面管理督导。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沿路开展清扫垃圾等行动,使市民对他们的文明劝导心服口服,进而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为推动责任落实,吉水县委督查室每月对“路长制”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为做到城市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吉水在原有“路长制”责任分工基础上,又把33个责任路段细化为125个网格区域,实行网格化包干,由全县所有机关单位、学校、社区等一一“认领”责任路段。包干单位派员深入各小区、背街小巷等地,在宣传动员的同时,清理卫生死角,整治毁绿种菜现象,修缮缺损市政设施等;对于重点、难点问题,上报县委、县政府,集中人力进行专项攻坚。经过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无物业小区专项整治等12个行动,城区“颜值”“刷”出新高度。

  不满足于“路长制”管理+网格化包干带来的效应,吉水深化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精细化、常态化。一方面,该县从公安(含交警)、工商、环保、住建、水利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联合执法队”,形成合力对城市治理行使多种执法权,许多过去拆不掉的铁皮棚、蓝皮屋等乱搭乱建得以拆除。另一方面,创新把“扫帚”交给市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外包环卫服务,引入了一支高效率的环卫队伍,实现机扫率70%以上及城区卫生全天候保洁;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数字化城管系统,实行拍照上传、系统受理、派遣任务、督办验收的问题“销号处理”科学模式,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行走在吉水城区主干道文峰大道,笔者还注意到,一个个配电箱、排洪渠围挡上都是一幅幅精美的手绘图,内容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吉水庐陵文化展示,或水墨山水画,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县城管局副局长彭树根介绍,过去,配电箱上、围挡上都是乱贴乱画的小广告,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吉水开动脑筋,将吉水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市政设施的建设或完善中,既生动展示了吉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让市民在驻足欣赏的过程中提升文明素养。

  截至目前,吉水全县整治超店经营1179起,乱停乱放1600余次,拆除蓝色铁皮棚近20万平方米、违规防盗网7000余平方米。由乱到治,吉水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许多县(市)、区前来交流“取经”。共建共享优美文明城市,逐步成为吉水市民的自觉行动。

  尹姗 王薇薇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