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春日里濕暖的微風,行走在宜豐縣芳溪鎮鄉村道路上,一幅幅美麗鄉村圖立馬呈現于眼前:油菜花田里游人如織;村民樓房圍牆上繪滿各種漂亮的移風易俗圖畫;休憩涼亭里聊天的大媽們面带笑容;孩子們歡樂地在文體廣場蕩着秋千……有村民感歎:如今的生活比城市里還愜意。
近年來,芳溪鎮堅持把鄉風文明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通過推進“村級好人”評選,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宣傳引導,培樹先進典型,狠刹不良風氣,在農村逐漸形成了文明和諧的新風正氣。
“村級好人”評選樹新風
村容村貌整潔有序、群眾文化豐富多彩、孝老愛親蔚然成風、身邊好人不斷涌現……走在芳溪鎮廣大農村,處處感受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這些年在带領村民致富的同時,注重鄉風文明建設,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孝賢村、文明村。”下屋村党支部書記熊勇輝自豪地說。
“好風氣的形成,得益于‘村級好人’評選活動。”熊勇輝說,以前,村里總有人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進而影響整個村的風氣。從2016年初開始,村里響應鎮党委、政府的號召,以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為評選標准,廣泛開展“村級好人”評選活動,得到村民的廣泛支持。在評選過程中,村民開展熱烈討論,反思自己不足,形成“人人爭當好人”的良好風氣。
下屋村的熊水明是芳溪鎮首屆“村級好人”之一。62歲的熊水明有着30年的党齡,他是村里的“紅白理事會會長”“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會長”“鄰里糾紛調解員”“村民招商理事會會長”,幾十年如一日義務為村里和村民辦事。不管發生什麼事,大伙都愛找他商量。
“通過評選,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大家向他們學習,带好村里的風氣,這樣做很有意義。”鎮領導介紹,目前芳溪鎮“村級好人”評選已經舉辦了3屆,共選出“村級好人”46名,宣傳效果突出,村民反響熱烈。
據了解,芳溪鎮19個行政村,已有9個村舉辦了“村級好人”評選。今年要實現“村級好人”評選所有行政村全覆蓋。鎮党委、政府對評選出的好人大力表彰。在2017年舉行的芳溪鎮村級好人頒獎晚會現場,有4000多名群眾參加。在下屋村,更有400多人冒雨觀看,好人效應明顯。現在的芳溪,越來越多的人向好人看齊,爭做先鋒模范。塘頭村的劉華南創辦生態水稻種植合作社,吸引6戶農民入社,租賃220畝土地種植生態大米,並與20多戶農民簽訂合作協議,高于市場價收購他們的生態大米,受到群眾贊譽。
“四會共治”带來新風尚
“喪事簡辦並不是不孝和丟臉的事情,我走了之后,不用嗩呐,不用請酒,不用通知太多人,簡單一點。”近日,芳溪鎮廟前村88歲的老人熊木林召集自己的子女,鄭重交代起自己的“身后事”。子女們紛紛表示尊重老人意見。
近年來,芳溪鎮實行“四會共治”,破除陳規陋習,倡導喪事簡辦,在全鎮范圍內建立了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鄉風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共67個,建起了衛生協管、鄉風評議、文明勸導等隊伍共52支。
“以往辦喪事需要三四十桌酒席,一擺就是3天,第4天還要答謝帮忙人員又是十幾桌;每位親戚身披白布,要買上百斤米……”熊木林是廟前村紅白理事會成員之一,也是村里老資格的“書房先生”,對于一些陋習有着切膚之感。“現在是新時代啦,那些農村封建思想要不得,我們理事會成員要先带頭。”
廟前村村干部介紹,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成員全是村里受人尊重的人,通過宣傳教育、外出學習等方式,先改變他們的思想,再由他們带頭宣傳,逐漸改變村里紅白喜事老規矩,形成厚養薄葬、喪事簡辦、不講排場的新風尚。
據了解,芳溪鎮推動鄉風文明過程中,注重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用村民自治的方式和村民接受的途徑破除“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人情債、攀比炫富”等不良風氣,樹立“崇德向善、勤儉節約”之風。全鎮100%的行政村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制訂了村規民約。
“四會共治”給芳溪鎮带來了新風尚,推動了和諧社會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去年,芳溪鎮完成財政收入5709萬元,同比增長6.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引進2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
群眾文化活動潤民心
每當夜幕降臨,芳溪鎮芳溪村的文化廣場上,歡快的音樂准時響起,村民們隨着明快的節奏慢慢聚集,鍛煉身體、談笑風生,一片和諧。村民汪大媽高興地說:“以前村里沒什麼娛樂,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打牌,現在大家都喜歡在廣場上跳舞,鄰里之間關系比以前更好了。”
芳溪村的和諧景象只是芳溪鎮眾多鄉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芳溪鎮大力推行村級文化禮堂建設,將其打造成村級文化中心,使之成為引導群眾崇尚文明、移風易俗的好平台。
“現在有了活動場所,感覺越活越年輕了。”南田村的文化禮堂里,63歲的張阿姨带着6歲的小孫子和村民聚在一起看采茶劇,笑容滿面。“村里經常會邀請我們縣石市鎮的采茶劇團過來演出,都是我們本土的戲,節目都是大家愛看的。”
在刁瀝村,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文藝演出。村党支部書記熊豐賢告訴我們,村里堅持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就是希望在带給大家歡樂的同時,還能宣傳鄉風文明政策和黃賭毒的危害,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隨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進,芳溪鎮在常態化開展農村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宣講、敬老扶弱助貧等志願服務活動的同時,依托村鎮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小舞台,引導群眾參與各項文藝活動。據了解,目前芳溪鎮共建立文化服務隊12支,組織開展近百場文藝活動,受益群眾2萬多人。
鄒春明 鄒麗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