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們提到劉備採用馬良之策,先收南荊州四郡,後徐圖北荊州曹操南征佔據州郡。馬良雲:「荊襄四面受敵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劉琦於此養病,招諭舊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為荊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後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收錢糧,以為根本。此久遠之計也」。這也正是劉備保守荊州之策,接?我們再敘說《三國志》對荊州歸屬之錄載內容。
(二)《三國志》之據有荊州的相關記載
《三國志‧先主傳》雲: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劉備表薦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南進征伐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四人都來降劉備。盧江雷緒率領部下數萬人叩首歸附。隔年,劉琦病死,荊州眾屬官公推劉備為荊州牧,以公安為州治所在。孫權見劉備頗得人望,逐漸畏懼劉備,將妹嫁劉備,以求好合永固。劉備過江到京會見孫權,相交親密,厚結恩情。又〈先主傳〉裴註引《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三國志‧武帝紀》亦曰:「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十二月,曹操至赤壁,與劉備戰,情況不利。適逢軍中大流行疫癘,吏士兵將染疫死者甚多。曹操乃引軍還,劉備因而據有荊州及江南諸郡。」
又《三國志‧吳主傳》亦雲:「建安十四年(西元二○九年)孫權任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推舉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守徐州,劉備自領荊州,屯公安。」
〈關羽傳〉雲:「孫權派兵協助劉備抗拒曹操,赤壁一戰,曹操大敗,方率軍退去,劉備奪取江南數郡後,即封賞功臣,任關公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駐守江北。」及〈張飛傳〉曰:「劉備平定江南之後,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調南郡。」和〈趙雲傳〉載:「劉備入四川時,留趙雲守荊州。」
從《三國志》之〈先主傳〉、〈武帝紀〉、〈吳主傳〉、〈關羽傳〉、〈張飛傳〉、〈趙雲傳〉的記載,內文都清楚說明劉備征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並且明確記載劉備據有荊州及江南諸郡或自領荊州牧等語,足證荊州諸郡乃劉備軍團領地,決非向東吳索借。
另外《三國志‧周瑜傳》也提到:建安十四年(西元二○九年)劉備以左將軍頭銜任荊州牧,州治所設在公安。儘管〈魯肅傳〉記載:劉備親往吳國京都見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全東吳只有魯肅勸孫權答應劉備的要求,一起抵抗曹操。後來消息傳到正在寫信的曹操耳朵,一聽到孫權把荊州給了劉備,大吃一驚,連筆也掉落在地。
惟〈周瑜傳〉的記載已明確提到在劉備到吳國見孫權之前,就已以左將軍頭銜任荊州牧,州治在公安。所以依〈魯肅傳〉中所提到的「劉備到吳國見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應該不是指「借荊州」一事,而是為了聯合東吳在長江沿岸構築同盟陣線共同抗曹,因此特別前往拜會表示禮貌性的尊重。
又〈諸葛亮傳〉載,諸葛亮向孫權說:「今將軍若能派猛將,領兵數萬和劉豫州同心協力,曹軍必敗。曹操一旦兵敗,勢必北歸。如此一來,荊州、吳越的勢力就會強大起來,鼎足而三的局面也就形成。成敗的關鍵,就看將軍今日的決定了!」孫權聽後很高興,立刻派遣周瑜、程普、魯肅帶領三萬水師,隨諸葛亮去見劉備。兩軍聯合,奮拒曹操。曹操在赤壁打了敗仗,最後把軍隊開回鄴城。劉備於是收復江南,任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他監督零陵、桂陽和長沙三郡,徵調當地的租稅,來充實軍備。由諸葛亮向孫權講的話,「荊州、吳越的勢力就會強大,鼎足而三也就形成」之文義,可以看出當時荊州與東吳是各自獨立,而且荊州還是屬於劉備一方所有。又從劉備收復江南,任諸葛亮監督零陵、桂陽和長沙三郡的實?,更可以清楚的了解,荊州諸郡乃劉備努力經營得來,絕對是毋庸置疑的。(下周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 黃國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