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過熱投資小心出現泡沫

2014-12-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在今年秋季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雖然整體行情出現了回落,但是名人信札卻成為少有的亮點,特別是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嘉德以及即將舉行的西泠印社拍賣會上,名人信札總是成為市場關注的亮點,但是業內人士也提醒,對於名人信札的過度追捧,小心出現泡沫。

  亮點引發關注

  在今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親筆信函,估價90萬至180萬元,成交價為304.75萬元。其中提到其著作《資本論》,并提及英國銀行家和外國政府的內幕交易。在西泠印社的秋拍中,不僅包括有馬、恩、列、斯4位共產主義先驅的手稿,還有包括愛因斯坦、拜倫、伏爾泰等120餘件國外名人手跡,涉及政治、文學、科學、音樂、電影等多個專題,全方位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領域重要人物的珍貴遺墨。

  天價值得關注

  2013年,對於名人信札以及手稿的拍賣市場來說,應該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不僅是因為在這一年中,高價拍品貫穿於春拍和秋拍:像在中國嘉德春拍中,魯迅《古小說鉤沈》手稿,估價60萬至65萬元,成交價為690萬元。在去年6月,錢鍾書先生私人書信手稿遭拍賣事件引發眾人對「名人書信頻遭拍賣」的高度關注,引發公眾對於書信的文物價值、隱私性質的激烈討論。

  相比書法、繪畫,信札和手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能算是藝術品市場上的「配角」,不要說是突破千萬高價,就連百萬也只能算是稀罕的珍品了。但真正讓公眾看到其巨大價值的,是在2009年的拍賣市場上,是陳獨秀等致胡適的13通27頁信札成交價達到544.4萬元。隨后,國家文物局啟動了優先收購權,將這批信札買下。這個舉措堪稱一個里程碑的舉措,并使得更多市場人士從單一關注名人書畫,轉而對於信札和手稿有了更大的興趣。

  贗品防不勝防

  在許多分析信札和手稿的文章中常常提到,之所以他們如此受到追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造假很難。這個理由聽上去似乎十分有道理,因為要憑空捏造出一大段文字來,特別是用名人的口氣說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實上,根據已知的出版物,甚至名人信札的真跡來進行造假的情況,現在已經是越來越普遍了。就拿2013年在北京拍賣市場上出現的一通徐志摩的信札來說,細心的收藏者就發現在兩年拍賣市場上出現的致陶孟和、沈性仁夫婦的信札中就有同樣的內容,而在其他的文獻中,也可以找到類似內容的。一些網友戲稱,這大概是徐志摩群發「郵件」吧。由於上面有一方他的印章,而引起了滬上著名學者陳子善的懷疑,像這麼一封便條式的信件居然還蓋章,這完全不符合有關常識。

  應該說,信札的來源是鑒別真偽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收藏大家的藏品,或者出自作者與出版社相互往來的信函并附有簽發單,或是文化機構處理的文牘,或出自文化名人晚輩之手,則來源較可靠,可信度較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造假者往往也是看重了這一點,往往會偽造一些「附件」,或者說一點故事,讓贗品看上去更像是真的,這也是造假的一個新趨勢。另外,要小心代筆。有些信札并非是本人所寫,而由他人代筆,后由本人簽名或者蓋章。特約撰稿方翔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