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作家筆下的「臘八粥」

2015-02-02
来源:香港商报

  沈從文:聞香咽三口唾沫

  【香港商報網訊】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鬍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鍋中的栗子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乾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多了,它會起鍋巴……」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喝臘八粥的樣子,躍然紙上。

  冰心:蘊含對母親懷念

  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后,她叹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這篇文章,質樸而感人。原來,最深的懷念,就是平實地講述,字字珠璣,貼切恰當。

  老舍:粥中豆像「農業展覽會」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這樣寫道:「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等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品讀此文,老北京人過臘八的熱鬧場景,便浮現於眼前。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