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黃陽興:密宗為中晚唐文化打開想象之門

2015-05-11
来源:香港商報

中唐·千手千眼觀音像 四川資中重龍山第113號窟

  【香港商報網訊】《深圳學派建設叢書》、《深圳改革創新叢書》兩套叢書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咒語·圖像·法術——密教與中晚唐文學研究》是其中一本。「這是我的第一部書」,該書作者、深圳博物館黃陽興對記者表示。黃陽興介紹,這本書是圍繞佛教中的一個話題展開,也是他從大學就開始的一個研究項目,致力於闡釋密教與中晚唐文學的交集。黃陽興表示,盛中唐時代密宗的崛起與興盛推動了密教在唐帝國的傳播,對中晚唐時代的宗教、藝術和文學都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香港商報記者朱求真

  密宗革新唐代佛教藝術

  密教是佛教所有教派中爭議最激烈也最受國際學界關注的佛教問題之一。對於密教的界定,黃陽興表示,廣義上,以念誦陀羅尼咒語為特徵的佛教修行法門通稱為密教。狹義上則是以所謂「開元三大士」即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開創的「速成佛道」的解脫教派稱為密宗,其密教思想系統性強且有師資傳習。黃陽興說,盛中唐時期密宗建立之后,通過政治權力的推動,其影響迅速傳達到整個佛教界,對中晚唐時代的宗教、藝術和文學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黃陽興介紹,中晚唐的繪畫藝術與密宗的興起關系很大。密宗的根本道場如大興善寺灌頂道場以及文殊閣道場、青龍寺灌頂道場以及內外塔上都有曼荼羅圖像。中晚唐著名畫家如吳道子、楊庭光等一代大家在長安、洛陽兩地寺院都有許多密宗題材繪畫,尤其與周昉齊名的供奉畫家李真圖繪了大量密宗曼荼羅圖像。另外還有一些唐代密宗造像藝術,如安國寺出土的明王像風格獨特,迥異於中國的繪畫傳統。黃陽興形容,密宗的傳入革新了以前的佛教藝術,就像一下子打開了人們的想象世界。

  黃陽興說:「密宗的傳入正處在盛中唐時期,是一個佛教藝術的轉型時期。以前我們所看到的佛像都比較莊嚴,沒有太多變化,而至盛中唐以后,就出現了所謂的變化觀音等,如最常見的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準提菩薩等,觀音的形象變得極具想象力且異常豐富。」除了佛、菩薩外,明王的形象也十分流行。在唐代名畫記中,流傳下來很多密宗藝術的明王形象,如憤怒明王三頭六臂,瞪如鈴,獠牙上立,怒發上沖,渾身都是火燄繚繞,大有怒不可竭之勢。黃陽興說,當時有兩位著名畫家,一位擅畫水,一位擅畫火,都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擅畫火的畫家描繪憤怒明王的火燄,讓寺院老僧以為整個大殿都要燒著了,嚇得撲倒在地。

  在黃陽興看來,如果說禪宗藝術代表的是清靈神秀、圓潤完美的詩情畫意氣質,接近道家傳統的自然主義,密宗藝術則表現了迥然特異的坦特羅傳統風格,即渾然金剛與怪誕詭異的神秘主義品質。

  密宗推動唐代文學發展

  黃陽興告訴記者,由密宗而引發的藝術現象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文學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唐代密教藝術形象的千姿百態、神話故事的精彩動人不斷推動了文學創作的發展。黃陽興認為,密教造像和繪畫圖像的興盛推動了唐代佛教藝術的轉型,促進了中晚唐文學審美和小說敘事的變革。「密教的經典與藝術的傳播促使六臂如意輪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尊勝經幢和毗沙門天王等信仰迅速流行,如毗沙門天王持三叉戟、托寶塔,身上掛著倚天長劍,著長鎧甲,腳下踏小鬼等,鬼神等各種醜陋怪誕的形象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

  黃陽興說,以前學界都是從政治兇險、亂世動盪、游俠發達、刺客盛行等方面來分析上述情況,認為這種顯怪的詩歌和文章是用來表達一種內心壓抑的。黃陽興則指這些因素非主因。他認為,文學和藝術,在美學上是相通的。在唐代,寺院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大量的密宗神佛形象通過寺院壁畫、講經說法等傳播方式,影像藝術迅速流傳開來,這些影像藝術很快傳播到各個領域。在中唐的政治、藝術背景底下,最終促成了顯怪文學之風的形成。「密宗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想象,因為佛教主要是通過故事在傳播的,它講的故事特別豐富形象生動,想象力十足,唐代以前在視覺藝術領域佛教形象還沒有那麼豐富,表現的就是比較莊嚴的佛菩薩、金剛。但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樣了,它的影像藝術傳播迅速展開,這些影像藝術給人的視覺沖擊完全就不一樣了。據傳,吳道子曾在長安景公寺畫地獄經變,「屠沽漁之輩」見了心生懼怕,往往都改行了。

  《咒語·圖像·法術——密教與中晚唐文學研究》,黃陽興著。佛教與唐代文學之關系無疑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書詳細考察唐代密宗的歷史及其與當時士人、文學、社會之間的關系,并從咒語、圖像、法術等多方面深入剖析密宗及其藝術傳播對中晚唐文學特別是詩歌和神怪小說的影響,以此揭示中唐變革時期文藝嬗變中多元化的文化影響,并更好地審視唐宋神怪文學的淵源與發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