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常春藤盟校充滿“特權堡壘”?

2015-05-27
来源:新京報

  最近,一篇發表在新媒體Vice上的名為“去常春藤上學很差勁”的文章,再次把上大學是不是應該追逐名校的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中對這些學校的描述幾乎觸目驚心:難以想象的財富、特權、殘酷、虛偽和壓力。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大學聯盟,常春藤盟校對青年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對本地人都難以企及的“上流”名校,對於移民學生和外國學生而言,更是肩背難望。

  與享受聯邦政府撥款的公立大學相比,這些靠社會捐贈生存的私立大學,對金錢又有著更強烈的偏好。據統計,盟校的學費額度大約是普通公立大學學費的兩倍。一個學生每年的學費也幾近一個普通中產家庭的年收入。高昂的學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然而,“的確也有一些人克服瘋狂環境、貧窮和歧視來到這裏,但他們不是大多數。”

  有了錢,可以造就一些更“財大氣粗”的科學研究優勢和人才培養模式,讓學校更加出眾、牌頭更加響亮。但為了錢,又不得不開一些口子,讓一些願意捐錢的金主有更多的機會把子女送進來,甚至是讓一些知名校友實現與學校感情紐帶的“家族傳承”。對於私立大學而言,金錢是乳母。就像政治獻金被視作一種不可扼殺的“權利”一樣,你只能讓這些學校在吸納捐贈時盡量公正行事,卻沒辦法徹底斷絕他們以名額換捐款的沖動。

  入門階段的這些“不平等”競爭,盟校這等“特權的堡壘”漸漸形成。在盟校讀書的學生,可以享受全程辛苦但有前景的精英教育。譬如,有志於從政的,可以由同是校友的父輩的推薦,直接進入政治上層。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是盟校中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一經曆讓他在當政後與美國東部權勢集團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而肯尼迪遇刺後,畢業於西部得克薩斯州一所師范學院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到下台前也始終沒找到一種與東部同僚“平起平坐”所需的心理平衡。渾身上下的牛仔氣,碰到文質彬彬的書齋氣,總有一點點的自卑。

  這就是美國“精英統治”的奇特生態,廣受社會大眾批評,卻又無可奈何。

  對於外國學生而言,盟校精英式的教育,可以讓你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強大的競爭力。但更關鍵的問題是,你是不是一個有志向的人。以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目標的人,終會為金錢問題所困,無論多少都不會滿足。課堂教育上,亞洲學生的成績更可能一路飄A,以更優異的成績畢業。社會關系上,他們卻經常難以像本地人那樣有可以延展的政商圈子。這是高分“低能”的又一種變異。

  更要命的是,在盟校這樣的精英圈子中,外來者更容易雙重沾染土豪的“傲慢”和窮人的“偏見”。為什么我比他(她)更優秀,卻沒有更好的就業前景?沒有金錢和物欲之外的追求,也就沒有辦法在精英教育的缺陷面前站穩陣腳,一旦特權優越感的泡沫破裂,就會更快地掉下隊來。教育是一種投資,但如果以金錢的短線回報作為得失衡量標准,選常春藤盟校絕對是一種錯誤。 (作者:史澤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