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屠呦呦工作尚未完成,還咋努力

2015-12-08
来源:北京青年報

 

  12月6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這是三位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諾貝爾周”首度與媒體直接交流。屠呦呦在這次與媒體的交流過程中,先後三次提到自己“工作尚未完成”。

  屠呦呦的“工作尚未完成”是指,青蒿素的耐藥性問題已經出現。“青蒿素一旦產生耐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我為這個藥(青蒿素)的前景感到擔心。我希望關心瘧疾的各位能夠共同努力,延緩這種可能性的出現。”

  在榮譽面前能看到存在的問題,足顯一位科學家的冷靜和理性,事實上,這也是嚴峻的現實迫使屠呦呦和其他防治瘧疾的專業人員必須采取的一種理性和科學態度,並且要深謀慮,對未來進行未雨綢繆。但事實上,現在考慮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已經是“有雨綢繆”了。

  現實的情況是,瘧原蟲的耐藥與人類抗擊瘧疾一直在進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較量,而且瘧原蟲的耐藥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上瘧原蟲耐藥性最嚴重的地區當屬亞洲的湄公河三角洲。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瘧原蟲就已經兩次對關鍵藥物,如氯喹和乙胺嘧啶等藥物產生了抗藥性。瘧原蟲的耐藥是因為其基因產生了突變,而且,從那時起,瘧原蟲的耐藥基因已向世界各地傳播。

  20世紀70年代,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發現了青蒿素,並研發了一系列以青蒿素為主要材料的青蒿素成品藥,抑制了瘧疾的耐藥性。但是,30年後,瘧疾的耐藥性再次出現。2003年至2004年,首例青蒿素耐藥(ACTs耐藥)病例出現在泰國-柬埔寨邊界。2009年,以青蒿素為基礎的ACTs對泰國、柬埔寨等國的一些瘧疾已經明顯失效。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承認,過去十多年,治療瘧疾最有效的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以及泰國邊境地區越來越多的患者中失去作用。

  所謂的ACTs是指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聯合用藥,即采用蒿甲醚A+B和青蒿琥酯兩種複方成藥(青蒿素複方聯合療程,ACTs)。本來,世界衛生組織倡導這種聯合用藥方式就是為了減少和延緩瘧原蟲的耐藥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瘧原蟲對青蒿素的耐藥性還是不可避免地增強和產生了。

  其實,屠呦呦和其他專業人員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也都意識到,延緩瘧原蟲的耐藥性首先在於要在用藥方式上進行綜合療法。也因此,屠呦呦在擔心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耐藥性而感到工作尚未完成時,提出了一個為大家所認同的努力方法,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規定下使用青蒿素,盡可能延緩瘧原蟲耐藥性的出現。不過,當瘧原蟲也對聯合用藥產生耐藥性時,就要采用其他辦法。

  所以,第二個方法是,研發新的藥物。但是,研發一種新藥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是巨大的。當然,在科學的聯合用藥方式和研發新藥之外,還可以針對瘧原蟲耐藥的機理找到殺滅瘧原蟲的方法。現在研究人員確認,青蒿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瘧原蟲的一個稱為K13的基因突變,由此讓其對青蒿素產生了耐受。研究人員也發現,K13基因位點在瘧原蟲的第13個染色體上,其編碼的K13蛋白形狀與風車類似。

  針對這一點,一些研究人員提供了另一種解決瘧原蟲耐藥性的方法,即用基因剪刀來修飾或剪切瘧原蟲的耐藥性突變基因,這種基因剪刀已經被研究人員嘗試用來切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體內細胞中的艾滋病病毒。

  也因此,聯合用藥、研發新藥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瘧原蟲的耐藥基因多管齊下,可以戰勝瘧原蟲的耐藥性。不過,“工作尚未完成”的觀念其實說明,人類在與疾病的抗爭以及在科研和其他工作中,永遠都不會有完全的永遠的成功,只有相對的局部的暫時的成功,所以要做好“不斷革命”,不斷工作和永遠在路上的准備。 (作者:張田勘)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