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與歐盟摩擦不斷,波蘭最近怎么了?

2016-01-25
来源:海外網

  自2015年5月波蘭右翼政黨法律與正義黨上台後,波蘭與歐盟便摩擦不斷。歐洲議會近日針對波蘭的媒體和司法改革是否與歐盟價值觀相一致以及是否違反歐盟規定等問題進行討論。波蘭也成為了第一個被歐盟引用第七條款來調查的成員國。同時,標准普爾下調了對波蘭國債和茲羅提的信用評級。國內方面,波蘭民眾針對政府實施的改革也是抗議不斷,首都華沙和其他城市相繼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

  那么,當初得到選民大力支持的執政黨,為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面臨國內與國際雙重壓力?波蘭目前的局勢又對中國有何影響?

  波蘭上屆政府的執政黨是公民綱領黨,其執政已有8年,並在歐債危機時期成功使波蘭成為了歐洲唯一經濟增長的國家。然而,經濟增長並沒有給波蘭人民帶來切實的利益,這導致其執政的吸引力不斷降低。首先,波蘭的青年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更多青年勞動力去德國和英國工作,國內勞動力大批流失。其次,圖斯克赴歐盟任職以及執政黨內部的腐敗醜聞都使得執政黨失去了民意,毫無創意的選舉口號更是雪上加霜。法律與正義黨為波蘭人民帶來了改變的可能性。例如,該黨提出要降低退休年齡並對外資的銀行和大型零售企業收取高額稅收;同時,強調要通過收回外資企業來提高波蘭對本國事務的掌控力。由此可見,公民綱領黨事實上並未完全改善波蘭國內的經濟局面,而法律與正義黨則為波蘭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然而,法律與正義黨是一個老牌的右翼保守主義政黨。所以在該黨成為執政黨的情況下,區域關系會得到進一步加強以彰顯波蘭的大國影響力,但同歐盟的關系會變得疏遠。筆者認為,這些變化對於中波關系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好的方面是,中國可以借助右翼保守主義的外交特點來進一步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鑒於波蘭自身的經濟體量,其在中東歐16國中可以說是唯一的經濟大國。地緣方面,波蘭西鄰德國,東臨獨聯體國家,北接波羅的海,是歐洲的必經之路。根據泛歐網絡的規劃,很多鐵路、公路和能源管道需要途徑波蘭。所以波蘭在這一地區的互聯互通中起著樞紐的作用。中國可在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過程中,借助波蘭在區域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力,進一步整合中東歐的優勢資源,深化同該地區較發達的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該集團是中東歐的一個區域性組織,成員為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合作,同時帶動目前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反應較淡的波羅的海國家。

  然而,中國也應警惕新政府的政治和經濟風險。政治方面,法律與正義黨是一個保守的右翼政黨,其執政綱領必然帶有一些排外的色彩。總統杜達也表示要從外資企業的手中重新獲得對本國事務的掌控力。所以,中國在波蘭的經貿和投資活動必須要考慮到波蘭本國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追求企業自身的利益。

  例如,中國企業的並購投資模式一直以來為中東歐國家所詬病,他們更需要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綠地投資。找到雙方的契合點必須成為中波關系以及中國中東歐合作中的重點。此外,如果波蘭在未來疏遠歐盟,而中國仍在加強同波蘭的經貿投資關系,這必將強化歐盟內部已存在的對於中國將歐洲“分而治之”的偏見。

  經濟方面,此次選舉勝利是該黨近10年來首次重要的選舉勝利,所以該黨勢必急於尋找經貿投資方面的大項目以展現自身的領導力,好大喜功的現象很可能會發生。事實上在中國投資波蘭A2公路案例中,我方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咎於當時執政黨為追求功績而故意隱瞞了環境保護等重要的、與成本相關的信息,再加上我國企業過於相信歐洲國家政府的信譽,這才導致了投資後期成本飆升而中國企業不知所措的現象。總之,此次波蘭政府的換屆不僅為中國帶來了深化合作的機遇,同時也為中國政府和企業敲響了警鍾。 (作者:馬駿馳)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