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連云港的“潰敗”是中國核電之痛?

2016-08-11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單仁平:連云港市的“潰敗”是中國核電之痛?

  擬議中的連云港核循環項目因部分當地群眾反對而被迫宣布暫停,該市政府9日至10日發布多條公告,確認了“暫停核循環項目選址前期工作”。在這之前,從6日開始的部分當地民眾的抗議活動一直得不到徹底化解。

  這是鄰避效應導致的最新一起大型項目被“暫停”,所涉核廢料處理廠計划投資上千億元,是確保全國核工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項目。這個最新挫折不僅對中國核工業不是好消息,它還展示了鄰避效應在當下中國的嚴重程度,它已是中國繼續發展所面對的一座大山。

  中國需要建很多垃圾焚燒廠,也需要有更多PX項目,大力發展核電則是中國走向現代國家的不二之途,但所有這一切都可能被鄰避效應堵住。連云港市政府在群眾的壓力面前“敗下陣來”,說明對這一緊迫問題這個國家尚且一籌莫展。

  盡管也有少數城市成功把垃圾焚燒廠建了起來,但是更多項目因當地人反對而取消立項讓輿論印象深刻。很多學者相信,突破鄰避效應已是中國國家級的嚴峻課題,它的一系列難度不容小覷。

  需要看到,鄰避效應心理在中國已完全傳播開了,它在各地民間基本確立了道德正當性,而且通過抗議“搞黃”重化工及核立項是不難做到的,成為輿論有相當普遍性的預期。遇到這樣的立項就上街鬧,一鬧政府就會取消立項,這成了鄰避效應幾乎“篤定”的邏輯。

  在全社會層面,人們對鄰避效應的危害尚且認識不足,互聯網輿論中經常能看到對這類抗議的同情和欣賞,為項目說“公道話”、支持它們的聲音不太多。好像這僅僅是事發地的事情,與更大范圍的公眾利益無關。中國互聯網上還曾出現過自由派人士煽動網民聲援這類抗議,將之捧為“民主自由之舉”的情況。

  從政府方面看,對敏感工業立項全過程的信息公開透明顯然沒有做到位,公眾一開始就參與到立項過程中在不少地方也未成為現實。抗議性群體事件發生後,官方往往覺得是“不好的事”,不希望正常報道出來,讓更多的人知情。這樣的做事方式和態度總的來說是在“躲”鄰避效應,而非正視它,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解決、突破它。

  時代已經變了,完全由政府決策、擔責,民眾只需跟着走的發展方式很難繼續下去,鄰避效應反映了普通中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和他們維護自身利益的堅決與執着。國家利益與社區及個人利益不再是前者可以要求後者讓步的關系,無論各地官員們喜不喜歡,現實都已是這樣。

  中國處在鄰避效應集中爆發的時期,但它同時也是決定中國現代化能否再上一個關鍵台階的時期。不解決鄰避效應,中國就將掉入時代的陷阱中無可自拔,無論我們把它叫“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別的什麼。因此我們衷心希望國家能下大力氣研究、解決鄰避效應困局,我們也呼籲各種社會力量着眼于中國人的長遠利益,為化解這個難題做出各自的貢獻。

  (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