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防止飛機相撞,中國的機場管理還差什么?

2016-10-18
来源:彭湃新闻

   塗子沛

  

  

 

  10月11日中午,虹橋機場一架A320客機滑行起飛時,發現一架A330客機橫穿跑道。為避免相撞,該機長果斷起飛,從A330上方掠過,兩機垂直距離最短時僅19米。

  這是一幕真正的生死時速,事後很多讀者都為虹橋機場捏了一把汗。民航部門初步調查的結論是,塔台管制員遺忘飛機動態、違反了工作標准,雙崗制落實不到位。A330機組也違反規定關閉了應答機。

  其實,所謂的空難,不僅僅發生在天空,自從有機場以來,飛機在地面碰撞就一直是全世界航空業的重大威脅。有研究表明,由於機場內的地面事故,全球航空業每年損失達110億美元。其中,80%的事故是因為飛機和服務車輛相撞,但高達90%的損失,卻是因為飛機與飛機、飛機與工作人員或機場內其它移動物體發生碰撞造成的。

  發生在上海虹橋機場的險情,我認為,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易理解,必然則是因為每一次事故的背後,都是很多個小小的失誤和麻痹的疊加。這一事件說明,我們的機場管理還不夠精細化、智能化。

  機場越繁忙,危險系數越高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美國,在肯尼迪國際機場,朋友介紹說該機場幾乎每一分鍾都有至少一架飛機起降,當時我驚歎於美國航空業的發達。

  十年過去,中國民航業實現了大跨越式的發展。以飛機的多少為例,2005年我國的民航運輸飛機僅863架,到2015年底猛增至2650架。

  最近因為一次會議,我邂逅了上海機場集團的總工程師。他告訴我,上海浦東機場每天飛機起降的架次為1300多架;虹橋機場每天起降架次為700左右;兩個機場加起來是2000架左右,即上海平均每分鍾起降1.4架飛機。

  這一水平與法國巴黎相當,但與倫敦、紐約還有差距。

  有差距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歐美的航空業起步早,有很多小飛機。小飛機載客量小,所以班次多,而中國的航空業,近幾年購置的絕大部分都是大飛機。

  也正是因為大飛機多,我認為,中國機場管理的挑戰更大。原因很簡單,一樣的機場,一樣的起降頻度,小型飛機可以更從容,而機身越大,跑道就會越擁擠,機場調度的難度就越大。

  從世界范圍內的經驗看,隨著飛機數量增多、起降頻次變密,機場地面的事故率就會增加。而且,機場的擁堵程度即使增加一點點,事故的可能性卻會呈指數型增長。

  

 

  再以美國為例。1988至1990年間,美國機場由塔台管理的交通量增加了4.8%,結果機場因為跑道不當占用而導致的事件(runway incursion)卻增加了43%,幾乎是交通增量的10倍;1990-1993年間,交通量增加5.3%,事故率卻增加30%;1993-1998年,交通量增加2.4%,事故率增加67%。直到2003至2007年間,機場跑道的不當占用事故率才變得穩定,目前美國是每百萬次塔台操作會發生5.2次因跑道不當占用導致的誤闖或碰撞。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走過的路類似,我國民航業也正處於“飛機越多、事故越多”的上升發展期,萬不可掉以輕心。近5年,我國民航機場起降架次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同一時期的事故征候也隨之增加。

  

 

  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官網。事故征候是指不構成事故但影響或可能影響飛機安全的事件。

  曆史上,飛機在地面相撞曾導致非常重大傷亡。1977年3月27日,荷蘭航空、泛美航空的兩架客機因為大霧,在西班牙北特內裏費機場之內高速相撞,導致583人死亡。

  虹橋機場的化險為夷,是在千鈞一發之間經驗老道的機長決定臨時起飛,要問的是,幸運之神能眷顧人類多少回呢?下一次怎么辦?

  機場管理需要更精細化、智能化

  避免誤闖跑道、飛機碰撞,需要塔台、飛行員等對機場跑道上每一架飛機、每一輛汽車、每一名工作人員的狀態了如指掌。美國商業航空安全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經過技術改造、升級,誤闖跑道、飛機相撞問題可減少95%。

  從世界機場的先進管理經驗看,我認為,要避免誤闖跑道事件,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跑道上的標記系統和地面監測體系。

  以虹橋機場為例,該機場共有2條平行跑道,間距365米,是滿足E類飛機(307公裏/小時≤空速<391公裏/小時)使用的最小間距。2條跑道一起一降,飛機降落後常穿越起飛跑道再停靠航站樓。穿越必須收到塔台指令,確認起飛跑道無起飛客機才能進行。

  完善的視覺引導系統,能夠為飛行員現場判斷提供醒目標志,為安全增加一道防線。一名執飛國際航線的飛行員朋友告訴我,除了塔台指令、飛行員判斷外,國外不少繁忙機場都已安裝跑道狀態燈。該系統能通過地面的探測設備,確定車輛、飛機的位置,再通過算法處理數據,結合空中交通運行情況、預計間隔控制燈光。他介紹說,新加坡、迪拜機場為紅、綠燈控制,美國機場為紅燈關閉、點亮控制。但據他了解,即便是國內最繁忙的機場,也還沒有裝備類似的系統。

  其次,增加機場的智能監控設備。

  在美國,一些機場已安裝“避免飛機地面碰撞”的專門物聯網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在飛機上安裝傳感器、雷達,為機場配備具有拍攝功能的監控車,可以在飛機停放和滑行的時候監測飛機周圍的環境,一旦發現潛在的碰撞危險,系統就會為飛行員提供及時和准確的警告。同時,還可以監控機場內服務車輛、牽引拖車的情況,在飛機返航和維修期間及時發出危險警告。

  

 

  機場內的監控車。

  我注意到,針對釘子、碎石頭等道面外來物的威脅,2015年虹橋機場曾宣布,由雷達子系統和光學子系統構成的自動檢測系統,發現異物的性能“國內領先”。要問的是,能發現釘子,為何發現不了飛機?看來虹橋機場的監測明顯存在漏洞。

  最後,建立全國性的機場事故數據庫,向全國的航空公司和機場開放,甚至和全社會共享。

  吃一塹,長一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官網的事故數據,細致到包括塔台錄音、事故調查報告、航班延誤及原因等等。美國航空管理局認為,正是因為重視對過去教訓的總結、數據的分析,美國近年商用飛機事故的發生率降至曆史最低水平。

  目前,FAA已與超50家美國航空公司開展數據聯通合作,內容包括飛行員常見錯誤、空中管制錯誤和飛機零部件失效數據。通過與加勒比、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共享數據庫,近年來美國航空公司在24個機場進近(飛機下降時對准跑道飛行的過程)時發生潛在危險的比例下降了約50%,因為數據分析給全體工作人員指明了潛在的威脅。

  中國民航局雖然每年都公布統計數據,仍缺少原始數據的公開和共享。我發現中國民用航空大學也建立了世界民航事故數據庫,但還過於粗糙。

  通過對數據的總結分析,航空公司、機場才能制定出全面的應急方案,防患於未然。我建議,中國民航局可以牽頭,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事故數據庫,記錄每一個機場的每一起事故,不能遺漏一起,即使這起事故沒有人員傷亡。我相信,如果可以用數據的形式記錄中國民航發展的每一處細微得失,並向行業和社會開放、共享,這對中國整個民航業的安全將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