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韓春雨事件何時了?

2016-10-17
来源:香港商报

   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卷進「韓春雨漩渦」,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高福就是其一。

  10月13日,高院士接受《科技日報》獨家專訪時,吁請河北科技大學和相關監管部門應尽快調查。也許是院士的魅力所至,專訪發表的當天即昨日,立馬就有了反饋。河北科技大學向媒體提供了一份題為《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况的回應》的書面材料指出,「目前,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我們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請給科學以最大善意

  風高浪急,在質疑的波峰,此份正式回應的出現太及時了,有點像定海神針,公眾懸著的心似可安定下來。不到黃河不死心,見了黃河心不死,然則在世故者看來,也許這更像是緩兵之計?一切都仍要等待那個「適時」。

  只是有一點,「韓春雨事件」,畢竟不是當年著名的陝西周正龍的「華南虎事件」,公眾僅憑常識就可以參與圍觀,試想,基因編輯這樣高大上的生物工程的世界最前沿技術,豈是吃瓜群眾所能觀懂的?科學及科學實驗有其自身特有的專業發展規律,一切都要按照規律辦事。

  正如法律最忌諱有罪推定一樣,圍觀公眾在此也不能搞造假推定,科學家需要自由和寬松,科學也更需要最大的善意,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領導的話,「一項新的科學發現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驗證周期,尤其是在成果的初創階段。」

  吃瓜者也別歇著

  但另一方面,吃瓜的群眾也別歇著,仍要將質疑進行到底,畢竟韓國的黃禹錫事件,還有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事件,吃瓜群眾也是為科學證偽立了功,更何况合理的質疑其實也是科學進步的動力。

  真理越辯越明,科學在質疑中進步。相反,沒有質疑,就不會有創新。當年,正是強烈的質疑才促使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進行了載入史冊的實驗,證明了「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第一次打破了亞里士多德的神話,動搖了其在物理學中長期占據的統治地位。

  1935年,愛因斯坦評論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覺得這要能成功簡直是「見鬼了」。近百年的論戰,正是在質疑中很多造福人類的重大發明出現了。歸結為一句話,我們不能急於把「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但我們也千萬不要忘了把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

        路人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