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查漏補缺 杜絕工業意外

【商報時評】查漏補缺 杜絕工業意外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9-27 08:39:3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本港日前發生罕見致命工業意外,兩名工人上午到一個地盤密閉空間作業,至晚上家人徹夜聯絡不果,翌日方揭發兩人被困現場,並因懷疑吸入沼氣死亡。意外震驚全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昨表示關注事故,指令人十分痛心,敦促警方全速調查,必須依法依規追究,並強調提升工業安全是持久、重要的工作。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必須查漏補缺防範類似事故再現。

 香港是個安全城市,經過多年來宣傳教育,市民普遍皆有職業安全意識,加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的不斷完善,政府的相關規範和業界的管理亦算到位。所以今次事件特別令人震驚,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當務之急,須為死者家屬提供良好善後支援,同時要盡速查明事故原因,審視現行安排是否存在漏洞或缺陷。以下須釐清:有否合資格人士進行風險評估,及在地盤展示評估報告?有否提供適當的配備保護裝置和訓練?有否持續監控密閉空間的工人安全?為何兩名人員遺留現場「無收工無人知」?管道上鎖前有沒有確保裡面無人?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昨表示,就密閉空間而言已有清晰法規,初步證據看到有部分沒有做到,會跟律政司商討跟進。根據今年4月剛刊憲生效的新修訂「職安健條例」,可公訴罪行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萬元,以及監禁2年。昨傍晚,發展局已因應事件,暫停涉事承建商競投工程的資格。

 事後究責當然重要,亦可產生阻嚇作用,還可研究進一步加重罰則;而事前預防方面,現行規定有沒有改善空間,防患未然?法規雖好,終歸由人執行;即使人為疏忽無法百分百排除,但好的制度到底能降低風險。譬如,監控密閉空間工作的要求,應否進一步收緊?當把關程序足夠完善,把關人員亦充足的話,必可減少錯漏或缺失的機會。此外,安全要求不單須與時並進,還應引入創新科技加強安全保障。工地負責人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工人亦不能抱持僥幸心態,安全意識實是保命關鍵。

 李家超強調,工地負責人必須嚴格遵從法規及指引,做好風險管理、安全工地配置、提升安全文化、培養員工安全意識,作業人員亦要做好自我預防工作,政府及各界都要全力推行職業安全。勞工處即日起已開展全港地盤的密閉空間安全巡查,如有違規,當局表明會採取行動,停工之外還會法律懲處,這誠是把好安全關的應有之義。勞工處網站的職安健專頁,但凡有新事故都會引以為鑑,今次亦馬上更新提醒遵從《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及相關工作守則和指引等。政府無法完全巡查看緊每一環節,故業界本身的守規與自律才最重要,千萬別忘記今次血的教訓!

 其實,除大型地盤外,一些高空作業有人貪方便沒佩戴安全帶,而其餘危險性相對較低的工作中,滑倒、絆倒,又或在提舉或搬運物件時受傷等,統計反映皆為常見工傷。勞工處資料顯示,去年共錄得7762宗工業意外,致命意外有25宗;以每千名工人計算的意外率和致命意外率,去年分別為13.5和0.043,數字不算高,但代價卻非常沉重。當局和業界都要一起努力,繼續全力嚴謹營造安全工作環境,以杜絕工業意外為目標!

責任編輯:靜文 【商報時評】查漏補缺 杜絕工業意外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