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峽觀察】搞兩岸「經濟脫鈎」 台灣傷不起

【海峽觀察】搞兩岸「經濟脫鈎」 台灣傷不起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9-26 08:50:1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日前台灣「主計總處」將最新估計的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61%,此為蔡英文當局第一次承認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無法「保二」。其實島內外許多機構早就估計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達不到2%,其中星展銀行與標準普爾在7月中旬甚至估計只有0.5%,可說是對台灣最不看好的機構。

 今年以來,由於全球景氣不佳,台灣出口表現一直不好,上半年出口成長率為罕見的-18%,而7月出口金額和出口接單成長率仍是兩位數的負成長,也就是說第三季的出口一定也很不樂觀,台經濟部門預估可能要到第4季才會恢復正成長。而即使第四季有正成長,全年的出口成長率仍會維持在大約-10%的水平,因出口佔台灣GDP大約65%,因此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有15個成員、佔台灣出口高達7成的RCEP已經生效,雖未有正式評估,但不少專家都認為,因台灣不是成員,無法享有成員間的互免關稅,已開始對台灣出口產生「貿易移轉」的效果,並進一步惡化台灣的出口。此種發展將造成投資台灣的重大不利,導致台灣企業大量外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對台灣未來經濟也會造成進一步衝擊。

 台灣經濟不能脫離大陸

 如果製造業加速外移,台灣經濟將更加依賴服務業,但服務業近年來的發展卻令人失望,台灣受僱人口中半數以上為服務業,薪資偏低問題嚴重。依據台「主計總處」資料,2014年前,服務業僱員平均月收入領先製造業3000元新台幣,去年則逆轉為落後3000元新台幣。服務業中佔三成多就業的批發零售業,從落後製造業1500元新台幣、擴大到8400元新台幣;顯示台灣服務業市場狹小、創新投資能力不足,生產力和薪資難以提高。製造業外移後,將沒有堅強的服務業取代製造業扮演經濟火車頭的角色,使得台灣經濟很難進一步升級。

 再進一步言,其實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度日益加深,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蔡英文當局上台以來意圖藉由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市場的龐大依賴,卻始終適得其反。若以去年為例,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是514億美元,但僅僅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即高達1565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放棄整個大陸市場,台灣的貿易將有一千億美元的「逆差」,立刻就變成貿易赤字。若再檢視,最近台灣出口已「連11黑」,從去年11月以來,每個月都是雙位數的衰退;這個趨勢,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遇低潮有所關聯。但即使兩岸經濟都遇上低潮,今年1至7月,台灣對大陸、香港的出口額仍達852億美元,扣除進口的392億美元,台灣仍享有460億美元的順差。

 兩岸合作可帶動台經濟復蘇

 雖然今年台灣因新冠疫情結束而有報復性消費,但仍不足以抵消出口所造成的傷害。另外,受到利率調升及2024年選戰在即的影響,今年台灣內部的投資也出現明顯的負成長,這也進一步阻礙了經濟成長的動能。尤其是2024年選舉結果可能會對未來兩岸關係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許多台灣企業現在都選擇觀望,多數的投資都展延到明年選舉之後再決定。

 如果放眼海峽兩岸,兩岸雙方都正處於經濟疲軟的低潮。中國大陸正設法擺脫可能連續三年都很難「保五」的風險,若不能盡快扭轉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其影響的後座力將不可小覷,迄今有三成五出口依賴大陸的台灣更難幸免。反觀台灣,在出口帶衰下,今年經濟已放棄「保二」的希望,傳統產業一片哀號,科技產業也因庫存過剩必須裁員或放無薪假。

 總之,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情勢不佳,導致兩岸出口都不好,復以兩岸產業鏈本來就高度整合,因此今年兩岸的出口表現都很慘淡;對此,彼此需要的程度更高,特別是服務業,台灣需要大陸的市場規模,大陸需要台灣細膩的品質和創新思維。如果明年全球景氣出現反轉,台灣經濟就有反彈的機會。另一方面,台灣應努力爭取更多的市場,包括開放大陸民眾來台旅遊觀光等,這些都可以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楊穎婕 【海峽觀察】搞兩岸「經濟脫鈎」 台灣傷不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