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公布招商引資成果 香港仍是投資者樂土

【來論】公布招商引資成果 香港仍是投資者樂土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0-07 12:35: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  蔡志忠

日前,港府新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公布,成功引入約30家大型企業,未來數年將在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元,創造約1萬個科研和管理職位。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今輪引入的約30家國內外公司,雖然均屬國際化科研龍頭企業,但是目前未有向任何一家承諾批出北部都會區用地。

這是近期比較利好的消息,孫東局長是科研出身,教授級人馬,由他去帶領引進大型企業是最合適人選。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各國資金自由進出,無論國內龍頭或國際企業,在港開設總部有助業務加速發展。不過現今國際環境複雜,到處都在搶企業,香港應該更進取一些,仿效其他國家提供優惠,以初期免費或廉價的北部都會區用地,以及短期稅務上的優惠作為招倈,吸引大型國內外企業進駐,效果將會更為顯著。

政策更大突破  方能援助經濟

本港經濟疲弱,營商環境受挫,在剛過去的中秋節和國慶假期間,人們憧憬的遊客沒有明顯增多,消費市場也沒有太大增長,零售飲食旅遊等業界嘆生意未如預期;與此同時,當局大力推動的「香港夜繽紛」,幾個新開設的夜市熱點,似乎也起不了太多經濟效益;還有港府賣地愈賣愈縮,近日只推出大嶼山一塊小型住宅用地,商業用地也連續幾季沒有出售了,看來庫房主要的賣地收入來源也在進一步萎縮。或許港府政策方面需要更重錘出擊,來一個更大的突破,才能援助經濟於水火之中。

期待本月25日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這回施政目標毫無懸念是要全力救經濟,尤其是以財政司為首的財金官員,再不獻計拯救經濟便會讓社會各界質疑。負責醫務衛生、保安部門、民政事務等等的官員,他們不太了解經濟狀況情有可原,但是如果財金官員明知道經濟開始衰退,甚至惡化,依然任憑其繼續惡化下去,便有點不負責任。現今的這種經濟狀況,在內地官場也一樣要問責,為官之道需要有使命與擔當。

面臨公共財政壓力  需要穩定軍心

香港的官場一向較有紳士風度,離任的官員一般都不會批評現任的官員或政策,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然而,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日前公開指出,香港經濟目前處於20年來最差時刻,作為香港經濟龍頭的金融業處於「捱打」狀態,他說:「無人(公司)上市,銀行、律師行、會計師行都無生意。」不單止金融股市方面的稅收銳減,賣地收入和樓宇買賣的印花稅等也一落千丈,目前港府的儲備只剩下不夠7000億元,只足夠1年的公共支出,政府應推出更加進取的措施應對,想辦法增加港府的各項收入,否則明年赤字會繼續擴大,迎來更大的公共財政壓力。

近期樓股巿場成交嚴重萎縮,股市連續兩天成交低於500億元,樓市近月成交量徘徊在3000至4000宗,可以說都到了「冰河時期」。當務之急,減免股票印花稅以及為樓市撤辣或減辣已到刻不容緩地步,促進股市及樓市交投,刺激各行各業的經濟流通至關重要。措施務必多管齊下方為有效,而且要不斷公布好消息,例如投資移民計劃應盡快出爐,引進人才、企業、家族辦公室等等也要不定時對外宣布,藉此挽回市場信心,也支持經濟,安定軍心。

近來許多移居國外的朋友查詢香港狀況,似乎有意回流。或是他們在國外的營商、生活、工作並不十分如意,包括移民至新加坡的朋友,也感受到星洲政府開始在嚴密調查,凍結甚至沒收中國移民的所謂「非法」巨額資金。在如今這個紛亂的世界,有人天天大聲疾呼熱愛香港,又不肯作出投資,關於愛香港的定義,我認為就是像我們這群真金白銀投資香港的人。因為我們相信,在祖國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一定會追回失地,恢復昔日的繁榮,依然會是全球投資者的樂土。

責任編輯:林鏗泓 【來論】公布招商引資成果 香港仍是投資者樂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