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建評】強化漁農業 可持續發展

【建評】強化漁農業 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2-22 09:15:0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立法會議員 何俊賢

 行政長官在2022年及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均提及環境及生態局與漁農業界攜手制訂《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藍圖》)。隨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和地區治理相繼完成,議會回復正常,讓行政長官有空間制訂《藍圖》。民建聯對《藍圖》的工作表示肯定,《藍圖》的諮詢過程中由各方和社會各界提出意見,也是各方互相了解和妥協的結果,亦讓社會對行業有更深入了解。

 《藍圖》確立了漁農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表明漁農市場在香港經濟佔有一席之地,令社會各界更加明白發展漁農業的重要性。發展漁農業的第一個原因,是其為本地人帶來益處。多年來,社會各界受漁農業之惠,卻不知其利,體驗到漁農業的好處,但不知道原來好處也來自本地漁農業。在疫情期間,內地供港活豬本來每天3000至4000隻的供應量,出現暫時下滑,本地豬場在短期內獨力支撐700隻活豬供應,令濕街市的豬檔仍然可以維持生意,這是本地農業令本地人受惠的一個亮麗卻不為人知的例子。

 為本地經濟帶來益處

 發展漁農業的第二個原因,是其對本地經濟也有重要的貢獻。香港以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享譽世界,而除了美食的價格,廚師的手藝,美食的素材也會是很多消費者考慮的因素。因此,香港發展美食天堂,與本地漁農業息息相關,而現時香港活雞全由本地供應,行業每天為香港供應13000隻活雞,不只為消費者帶來口福,也為本地提供新鮮食材,可見要支撐香港美食天堂的美譽和經濟,本地漁農業不可或缺。

 發展漁農業的第三個原因,是因為發展本地漁農業對達到二十大報告的減碳目標有貢獻。《藍圖》推動在合適的公眾街市天台設置水耕農場暨攤檔,都將提升減碳,綠化,綠色用地的成效。

 針對《藍圖》的實踐,筆者有兩個建議。首先,當局正推動在三寶樹、米埔等保育區的發展計劃和濕地保育工作,當局大可借鏡內地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中,由當地政府撥款補助資金,用於禁漁後漁民的安置,讓受影響的漁民可轉行投身環保工作的做法,養魚戶共同參與濕地保育管理。第二就是當局要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發展漁農業,讓香港發揮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香港設立國家漁農展示平台,為全國生產的漁農產品提供銷售平台,進一步強化香港美食天堂的地位。(中通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靜文 【建評】強化漁農業 可持續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