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鈕文新:金融豈能野蠻生長

2015-07-21
来源:中國經濟周刊

  1、野蠻生長從地產商開始,然后被互聯網商業發揚光大,然后擴散到互聯網金融,然后再傳染給整個金融行業。野蠻生長一詞是低產商人馮侖提出來的,它描述了一種社會形象。那到底什么是野蠻生長?我的理解是:為了迅速頂破利益最大化上限而擊碎所有傳統商業道德底線。這不是當下互聯網經濟的共同特征嗎?正所謂:你不改變,我就改變你。

  2、但是,金融豈能野蠻生長?實際上,2年以來的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堪比1929年之前——蠻荒時期的金融狀態。先是為了“占領先機”而急速膨脹,真生長出來了才發現根本沒有存活的環境,于是開始“胡搞”,把所有突破監管紅線都當成一線生機。不是嗎?最為普遍存在的所謂P2P互聯網金融公司就是典型案例。

  3、打著P2P的幌子出生了,結果吶?中國根本不存在P2P生存的環境。還不僅僅是中國征信體系不發達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個人信用市場(透支消費)極其狹小,而“信用違約市場”就更為狹小;能干的事情銀行早就干了,不能干的事情,銀行干不了,P2P也干不了。怎么辦?突破P2P業務,向P2B轉型。對不起,這對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就麻煩大了。第一,必須避開非法集資的法律底線;第二,必須對企業實施盡職調查,這必然導致成本、風險和監管錯配,而且跟銀行搶業務,自身優勢盡失,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4、嫌貧愛富、規模經營、風險備付、嚴格監管等等,為什么全世界的銀行業都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這不是任何人的異想天開,而是市場和風險把它們逼成這個樣子的。要知道,銀行賺錢只是賺利息,但賠錢可是賠本金;銀行貸款在貸出期幾乎沒有流動性,而存款的流動性要遠遠高過貸款。怎么應對這樣的風險?如何解決流動性問題?所以,銀行必須規模經營,必須擁有足夠的風險撥備,因為厭惡風險必然嫌貧愛富,因為要防范系統性風險傳導必須嚴格監管。

  5、這些都是基本原理。P2B業務脫得開這樣的基本規律嗎?在私募信托200份份額的作用下,一個P2B公司要為企業融資1000萬元債務,它不得不去尋找那些拿得出5萬元以上的投資者?這是嫌富愛貧?這是普惠金融?這比銀行風險低、收益高?不要自欺欺人吧。你敢這樣說,輕則被內行視為無知,重則那無異于欺騙。我看到的事實是:P2B唯一可以吸引客戶的條件就是“高息”,而它們卻天天罵銀行高息攬儲。

  6、對不起,我寧可相信銀行也不會相信P2B。因為,銀行本身就是信用主體,攬儲之后它自身具有“增信”功能,而且有中央銀行給予的流動性保障,但P2B平臺是否具有同樣的功能?沒有吧。剛剛公布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也明確規定,P2P(P2B)這類公司,不能從事任何“增信”業務,僅僅定位于信息溝通平臺,而且資金還要依靠銀行實施第三方托管,還不能由平臺實施剛性兌付,那這類公司的利潤空間與生存空間何在?

  7、不是監管者狠心。而是真正復原所謂“P2P或P2B”的本源,不允許它們“超本源違規經營”,它們立即就會“沒電”。當然,也不是徹底“沒電”了。因為,它們必須回歸依附于銀行的、拾遺補缺的金融角色,而不是能夠“改變銀行、凌駕于銀行之上的祖宗”。

  8、其實,銀行行長、尤其是大銀行行長一點都不怕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表面上看會有一點沖擊,但長期看,金融必然、也必須回歸“經營風險”的本源。只要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正能有所作為,真能探索出有益的經驗,銀行憑借自身的實力,用不了幾天就可以“拷貝”,并憑借自身強大的風險經營和控制能力,迅速就可以瓦解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所以,有什么了不起,你們去做實驗吧,我只需讓的技術人員盯住你們,等著你們的成熟經驗而迅速復制就可以了。

  9、我希望,《指導意見》的出臺能讓中國金融“安靜”下來。這不是單純互聯網金融的問題,而“浮躁”是中國金融的整體狀況,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浮躁”之風愈演愈烈。比如,中國股票市場最近發生的一次風波。我們當然知道這里有外部勢力的惡意作為,但“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而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那其中的內因是什么?浮躁。所謂“浮躁”表現為金融運行速度越來越快,賺快錢、賺大錢變成了金融市場的主題,以致金融運轉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金融整體設備的承受能力,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韌性。不是嗎?homs不就是這樣一個互聯網工具嗎?

  10、Homs被查封,有許多人叫屈,認為工具無罪。但我們應當說,如果有人用菜刀殺入,那菜刀就不是一般工具了,而是兇器。既然是兇器,無論它是什么都必須收繳,對嗎?這難道不是法律賦予的行為嗎?當然,認為關掉homs遠遠不夠,我們必須檢討近年來中國金融浮躁的根本原因,而真正復原金融本質。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