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葉子睿報道:香港大學社科院與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的「惜水·識河計劃」,昨日發布了港澳穗三地用水意見調查,研究發現香港市民節約用水觀念薄弱,不足五成的本地受訪者認為節約用水措施具迫切性,及只有四成受訪者認為港人在節約用水方面做得好。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學系副教授李煜紹指出,香港市民未有意識到長遠淡水資源供應的風險,期望透過「惜水計劃」的美食「水足迹計算機」應用程式,加強市民對水資源多重價值的認識,令市民作出用水行為的改變。
逾半人認為節用水迫切
「惜水·識河計劃」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分別在香港、澳門及廣州進行隨機電話調查,共訪問約500名市民,冀了解市民對節約用水的關注。李煜紹表示,調查發現香港市民的節約用水觀念較薄弱,不足五成的本地受訪者認為節約用水的措施具迫切性,及只有四成受訪者認為港人在節約用水方面做得好,較鄰近城市為低。另外,李煜紹指本港受訪者普遍支持用者自付原則,但同等比例的受訪者卻不願意為節約用水承擔額外財政開支,他表示結果反映本港市民對節約用水的額外開支有所保留。
李煜紹認為,需加強公眾認識水資源的教育工作,因此「惜水計劃」研發並推出了全港首個地道美食「水足迹計算機」應用程式。他期望透過「計算機」作為創新的公眾教育工具,結合國際組織WaterFootprintNetwork的數據,能促進市民關注節約用水,及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從而改變市民的用水態度及行為。
可了解水資源消耗量
他續指,首階段的「水足迹計算機」一共包羅90款香港地道食物,市民下載該應用程式後,可以選擇食肆類型或食物去計算每餐膳食的水足迹,了解生產該食物所消耗的水資源量,包括禽畜和農作物生長時耗用的水量及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透過應用程式計算,一碟乾炒牛河的水足迹已達1238公升,較2015年香港每人每日住宅用水量約182公升高6倍,而應用程式會根據食物選項,推薦另一款較少水足迹的食物,如耗300多公升的番茄烏冬。
另一位副教授吳祖南補充指,「水足迹計算機」同樣提供網上版本方便市民使用,日後亦將繼續更新應用程式的內容,包括涵蓋更多菜式,打造一個全面的食材水足迹資料庫。吳教授續指,計劃將與食肆及酒店合作推廣「水足迹計算機」,並推介低水足迹菜式,讓公眾加深認識水足迹及水資源的多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