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中的神農架,色彩斑斕,層林盡染。
在神農架最美的深秋時節,我們遇見了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柳建偉領銜的八位著名作家組成的採風團一行。他們在為期五天的採風活動中,深入神農架的松柏鎮、紅坪鎮、木魚鎮、大九湖鎮,以文學的筆觸展現着神秘神奇神農架的魅力,刻錄着神農架的新發展和新變化。
本次採風活動是「荊風楚韻——中國著名作家湖北行」系列活動之一。「荊風楚韻——中國著名作家湖北行」是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香港商報社聯合推動的品牌旅遊文化活動,自2018年舉辦以來影響力不斷擴大,吸引了蔣子龍、高洪波、葉辛、白庚勝、廖奔、閻晶明、徐貴祥、李貫通、柳建偉、王躍文、何向陽、石鐘山、徐劍、楊海蒂、阿成、王劍冰、葛水平、彭程、劉玉民、龍一、徐可、楊曉升、陸春祥、劉兆林、彭見明等諸多文學名家到湖北省採風、創作,作家們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筆觸、充沛的激情,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的佳作,為提升湖北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農架採風活動後,採風團成員柳建偉的《願三顧神農架》、王劍冰的《探秘神農架》、韓小惠的《柔軟的金絲猴》、楊海蒂的《神農架》、溫亞軍的《神農架:山水草木皆勝景》、王芸的《醉美神農架》、朱小平的《香溪源絮語》《香溪源和桃花魚》等成果已發表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文學》《海內與海外》等報刊上。本書就是此次採風行所結出的碩果,在17位作者的18篇美文中,採風團的作家和多位神農架土生土長的本土作家一起,記述了每個人心中那個獨特的神農架,為外界了解神農架,了解湖北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神農架位於湖北西北部,在長江和漢江的環抱下孕育,是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三冠王」地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神農架生態極佳,至今仍保存着全球北緯31°帶上最為完好的北亞熱帶森林植被,被譽為「北緯31度的綠色奇蹟」;神農架的最高峰神農頂海拔華中第一,是華中大地上高高隆起的脊樑;神農架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物種基因庫」和華中第一生態高地。神農架文化極富,秦漢文化、荊楚文化、殷商文化、巴蜀文化等在此交匯相融,炎帝神農在此搭架為梯,神話史詩《黑暗傳》在此流傳千年,多樣、悠遠的各族民俗在此紛紜燦爛。神農架四季極美,春可觀杜鵑,夏可避酷暑,秋可賞紅葉,冬可滑冰雪,時時處處散發着原始而天然的美感。
湖北不只有神農架。群山聳翠,大江奔騰,千湖競秀,造就了神奇的荊山楚水。長江、漢江、清江如三條玉帶鑲嵌在荊楚大地,755個湖泊星羅棋佈,武當山、大別山、大洪山或奇或雄或秀,讓人陶然如醉。湖北歷史厚重、文化斑斕,是遠古人類的演化地、長江文明的薈萃地、楚文化的發源地、三國文化的富集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楚辭》《詩經》在此交匯,曾侯乙編鐘、活字印刷術在此誕生,白雲黃鶴、武當太極在此流傳。作家們的如椽大筆,讓這片神奇的山水變得更加旖旎和靈動。
古時採風是為了「觀風俗、知得失、自考證」,明代《鄖陽府志》有載:「尹吉甫,房陵人,食采於房」,就是對尹吉甫曾在房縣地區採風的記述。後來的採風,則是用作家的眼睛去發現美,用作家們獨有的表現力去展現美。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使黃鶴樓一舉成為古代文人的精神高地,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漢有了「江城」這個美麗的別稱,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使赤壁成為詠懷古蹟的必去之地。相信本書中作家們的美文,也一定能像這幾首名垂千古的詩歌一樣,讓神農架成為國內外遊客所嚮往的「詩和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省委省政府在2023年9月份召開的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上提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全省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工作要求,以滿足人民文旅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着力點,着力培育文旅供給新動能、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打造新時代文旅核心競爭力,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展現中華文化自信自強重要窗口、全國文化旅遊創新高地、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山水無文難成景,風光着墨方有情。湖北在此,知音在此,我們真誠期待,更多的文學家來遊歷湖北、感悟湖北、品鑑湖北,遇見無處不在的美好。(作者 李述永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