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中國真正的都市圈並沒有形成

2016-09-05
来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鐵

  我們的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通過行政的方式調動資源,推動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忽略了中小城市的發展。

  中國最近關於“都市圈”的提法比較多,但是真正跟國際比較,我們對這個問題還存在著比較大的認知差距,也存在著統計上的問題。

  和東京、首爾等東亞地區高速增長的城市化地區進行比較,我們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所謂的“都市圈”,裏面有多少城市?一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東京、首爾、北京、上海都是各一個。但北京只有一個主城區,其5萬至20萬和20萬至50萬人口城市的數量遠遠低於東京。

  這說明我們雖然有都市圈和核心區,但是真正的都市圈還並沒有形成,周邊的中小城市還處於發育期,政策好發展得快一些,政策不好就受到嚴格的限制。

  決定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周邊的交通分布

  決定都市圈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都市圈周邊的交通分布。

  將全世界千萬以上人口的知名城市進行比較,至少會發現:東京市郊鐵路2000多公裏,地鐵304公裏;倫敦800萬人口,周邊城市軌道交通3242公裏,地鐵415公裏;紐約市郊鐵路1632公裏,368公裏的地鐵;巴黎核心區200萬人口,大區80萬人口,1883公裏市郊鐵路,215公裏的地鐵;首爾市郊鐵路269.8公裏,地鐵差不多;北京是82公裏市郊鐵路,地鐵554公裏,地鐵公裏數超出其他城市;上海市郊鐵路56.4公裏,地鐵617公裏。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我們把重點放在了都市的核心區,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周邊中小城市的發展,所以我們感覺到北京和上海特大城市病的問題非常突出。

  這些數字很有意思,說明我們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內,北京周邊的軌道交通如果政策得當,會得到比較大的發展,要像東京和紐約看齊。

  我國有6個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500萬以上的有21個,100萬以上的有134個,這個在全世界都是沒有先例的。美國3.6億人口,百萬城市只有9個。由於大城市、特大城市過度發展,城市病的問題,基礎設施的跟進問題,現在非常突出。

  為什么我們到一些發達國家會感覺到方便呢?實際上他們的城市發展路徑並不像我們之前想象的,一定要向特大城市集中。我們把國家和人口進行規模化對比後發現,差距就在於5萬到20萬和20萬到50萬人口的城市。相比這些千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國20萬到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遠低於德國、法國、日本和英國,基本是德國的1/3,日本的1/7到1/8。

  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推動了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忽略了中小城市的發展

  這些年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城市管理體制過多地把資源集中在特大城市。為什么中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多,就是因為我們的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通過行政的方式調動資源,推動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忽略了中小城市的發展。

  我們要想真正解決未來城市發展難題,就要打破等級化的行政管理界限,突破區域封鎖,來按照市場的機制推動中小城市發展,這方面有很多功課要做。比如,怎樣解決人口、土地要素流動的問題?怎樣更好地建立一個使中小城市能在平等基礎上和各類行政等級高的城市開展公平競爭的機制?

  還有一點,我們在研究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問題時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體制現象:我們的城市群、都市圈,大多數是以行政區劃為界限,所有的資源配置是按照行政區域申報的。這樣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行政區域所配置的資源與其等級和公共福利配比,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福利越好,自我循環越強,這就使外部的要素很難雙向流通。而且在中國的行政區域管理下,城市和城市協作性弱,競爭性強。

  怎么在這個體制下讓城市的資源、要素更暢快地流通,甚至交通沿線自動產生新的城市生長點,促進中小城市的發育,可能對未來中國城市的格局,中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合理分布,人口的合理分布,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涉及城市化的問題,有很多很多話題,但是說起都市圈的問題,中小城市的發展問題,核心就在於改革,改革現在等級化的劃分體制,打破行政區域的公共服務配置制度,通過市場要素來確定基礎設施的供給,打破空間的孤立的利益結構,這是未來解決都市圈發展的最重要的改革課題。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