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蕭功秦:中國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2016-08-31
来源:凤凰网

  作者:蕭功秦

        什么是鄧小平模式?就是用實事求是作為基本原則,用執政黨強大的執政能力組織資源、動員資源,用這樣的杠杆來推行現代化,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

  改革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作為一個曆史學者和政治學者,我想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解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和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過程。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年中發展得最好、國力最強的時期。記得改革開放10年後,我到新加坡做訪問學者,見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中國現在的國運很好。我是第一次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對當今中國的評價,後來每次演講、報告,寫文章,我總喜歡引用這段事實。從鴉片戰爭爆發到改革開放前的這一段時間(1840~1978年)有14個十年,如果以十年為單位來比較,這近一個半世紀裏,中國的國運充滿苦難、災變與挫折。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與此前形成鮮明反差。

  為什么鄧小平改革取得成功,使得中華民族煥發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力量?關於鄧小平的基本思想,用一位前國家領導人的話來說,概括起來就是兩點:一、黨的執政地位不容挑戰;二、只要能對人民生活好的所有制,都可以拿來借鑒。正是這兩句話,通過借鑒所有制,用黨的執政地位來搞市場經濟,就出其不意地促成了如此強大的生產力的釋放與發展。什么是鄧小平模式?就是用實事求是作為基本原則,用執政黨強大的執政能力組織資源、動員資源,用這樣的杠杆來推行現代化,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

  自改革開放以來,執政黨提出了“三個自信”的問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它並不是指建國後計劃經濟時代的自信,而是指對強勢政府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自信,“道路”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而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則是對“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正是鄧小平所奠定的發展模式,使我們民族煥發出強大的競爭活力,形成中國現在昌盛的國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體現的基本特色就是通過強勢政府來實現改革,來發展經濟的活力,讓人民能夠富起來,並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可以說,這是170年來中國對現代化道路探索的集體經驗的結晶,也是我們民族經曆無數痛苦、苦難、挫折與失敗而獲得的民族經驗。

  自鄧小平以來的幾屆領導人,為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實踐方面都有不同的貢獻。毛澤東之後,鄧小平繼承了共產黨的組織力量,通過揚棄的方式,把不利於實現現代化的東西舍棄,恢複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方針,尤其是通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補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課來發展經濟。

  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實際上也是沿著鄧、江、胡的方向,他的“四個全面”也是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可以說,它是鄧小平模式的新版本,更強化了黨在引領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

  改革不能脫離常識理性

  30多年的改革經驗當中,最核心的就是四條經驗:

  第一,堅持改革開放的強勢政府。我特別強調強勢政府,這在政治學和經濟學當中可以理解為國家能力,即國家實現意志和既定戰略目標所具有的能力,弱勢政府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弱勢政府也無法引領這么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需要一個強勢政府,並強調強勢政府的功能。

  第二,實事求是的原則,或說是常識理性擺脫了意識形態的教條。鄧小平思想的核心就是實事求是為基本原則的常識理性,來代替左的教條。鄧小平的文獻中,第二卷和第三卷加起來將近一千頁,其實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第一句,社會主義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好起來,即共同富裕。第二句,讓人民富起來就是要發展生產力,不是搞階級鬥爭。第三句,要發展生產力,就是要改革開放。第四句話,要改革開放,必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最核心的是共產黨的領導。這四句話都是常識理性,都是擺脫了左的教條後的我們民族的集體經驗。

  鄧小平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通過撥亂反正,用實踐理性和常識理性擺脫了教條主義、烏托邦的浪漫主義和宗教性狂熱的幹擾,實現用常識理性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鄧小平最重要的核心經驗,就是“超越左右”,用中道理性,來引導現代化。鄧小平說過,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他也說過要“做明白人”,所謂的明白人,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但絕不能把意識形態作為教條,絕不能用教條幹擾對具體問題實事求是的判斷。

  第三,尊重社會多元、經濟多元、文化多元,通過社會多元、經濟多元、文化多元,激活整個民族的創造力和競爭活力。讓社會個人、企業、地方與單位,從鐵板一塊的單位所有制中解放出來,形成鮮活的競爭局面。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經驗,文化、經濟、思想、社會的多元,本來就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常態,尊重多元,就是尊重人類文明的常識。讓多元文明的常態與強勢政府的有效管理相結合,就會形成巨大的發展驅動力。

  第四,開放性的制度創新。從問題出發倒逼改革,從實踐中找辦法,辦法有效果就上升為政策,政策行之有效,就逐漸上升為約定俗成的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封閉的,一成不變的,也不是根據書本中的教條設計的,更不是人們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問題倒逼過程當中,在實踐中,通過試錯的方式產生的。這種開放性的制度創新需要兩個前提:一是一定是常識理性起作用,二是要尊重社會多元,尊重社會創新,只有二者相配合才能實現目標。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那么多的制度改革之所以不斷取得成效,就是因為這是開放性的制度創新,而不是拍腦袋,不是用建構的理性或烏托邦的設想來解決問題。

  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這就是我總結的四條:強勢政府、常識理性、尊重多元、開放性的制度創新。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只要我們堅持這些原則,不斷反思改革開放前140年的經驗教訓,銘記這30年來積聚的集體經驗,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實現偉大複興的目標,並向社會主義更高的民主新文明階段邁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