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
日前在杭州舉行了G20峰會,主題包括推動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等,重振低迷的世界經濟也自然成為注目焦點。中國作為東道主自然在議題內容上貢獻了本身的意見及經驗,進一步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另一方面,對G20決議的原則能否有效落實,并如中方所言要標本兼治解決世界經濟的深層問題,卻仍須各國加倍努力。莫使G20淪為清談館
習近平在開幕致辭時,對G20表達了殷切期望,希望能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故提出了要與時俱進、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濟等幾點建議。此外,他又對改善國際經濟開出了中國「藥方」,并總結為五點建議:一、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以促增長及維護金融穩定。二、創新發展方式,通過創新活動、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及數字經濟等來推動。三、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包括強化金融監管、國際稅收及反腐等方面的合作。四、建設開放型經濟,并協助發展中國家及中小企業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五、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定具體計劃,并由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等來減少全球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直正做到世界發展成果共享。
近年來,G20逐步取代原本只有發達國家的G7作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前路的主要國際交流平台,并已取得一些成績,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后曾協調各國行動,有助共同脫離困境。但到今天,由於無論發達國及發展中國家均各有深層難題,令G20的效能似有削弱趨勢。習近平提出「行動隊」及重落實的觀點,正是想為G20重振雄風,否則將難免淪為「清談館」,并隨着影響力下降而被邊緣化。
中國策略利人利己
對於改善世界經濟所開出的中國藥方,其實不少已屬耳熟能詳者,在國際上亦有了一定共識。目前世界經濟面對的主要問題乃投資需求不足,勞動生產率升幅大降,體制僵化阻礙適應性轉變,和過分依賴宏調擴張特別是貨幣寬松來推動增長等,結果是增長低迷、失業率高企和資產泡沫膨脹等現象的持續及深化。顯然,深度改革現有調控策略及引入新思維至為必要。其中一項就是放緩擴張性推動,而更多注重結構性改革及創新等方面的行動。正如OECD秘書長古里亞在杭州會議時所說,過去把重擔都給了央行,現時要交棒給財長及經濟、貿易、科技及教育等部長,由推進結構性轉變來提升競爭力。
然而這點說易行難,一眾發達國都有各自的結構性改革方案,但落實難度不少,進度則不多。最明顯者是日本,安倍經濟學的第三箭本就是包含了各種結構優化的綜合改革方案,但至今進度及效果均不彰。歐洲方面,法意等多國要推行改革均阻力重重,法國修改勞動法更引致多番暴力示威。英美等因勞動市場較靈活,故就業水平恢復較快,失業率大降,但卻因投資乏力造成勞動生產率停滯的問題。與此同時,多個發展中國家尤其南美及非洲,都正深受政經局勢動蕩之困,更須進行深度的體制改革。
習近平還承認由於各國發展階段及情况不同,國際協調難度不少。顯然,中國可以開出藥方,但病人會否服藥及服后效果如何卻很難說了。當然這非中國之責,中國最多只能分享經驗。另一方面,中國在實際層面上一直對穩定及推動世界經濟作出重大貢獻。首先,按IMF數字,過去5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今后即使增幅放緩,貢獻仍將不少。其次,中國的成就起到重大的示範作用,不少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在內正不同程度地引用中國經驗。最后,中國倡議并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宏圖,正從各層次各方面推動全球化及各國的發展,并得到更多國家包括發達大國如德法英等的積極回應,其影響力及拉動力與日俱增。
這次杭州峰會,無疑再次凸顯了中國在世界事務上的大國引領作用,并鞏固了中國的發展中國家主要代表地位,乃利人利己策略的一次成功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