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奇蹟之城」:從「營商」到「贏商」 ——寫在第五個深圳企業家日即將到來之際

「奇蹟之城」:從「營商」到「贏商」 ——寫在第五個深圳企業家日即將到來之際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30 10:10:07 來源:深圳商報

 由一坐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這個位於南海之濱的經濟特區,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發展活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這裏常常被稱為「奇蹟之城」,更被描繪為「未來之城」。

 有一個平凡而卓越的群體,積極參與了這座城市「奇蹟」的創造,這個群體就是——深圳企業家。他們作為一個個創業創新創造故事的主角,共同寫就了深圳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這些故事和篇章,既鑄就了深圳過往的歷史和輝煌,也塑造了深圳的未來和希望。

 深圳廣大企業家即將迎來自己的節日——四年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11月1日為「深圳企業家日」的議案,以一座城市的名義向企業家致敬。

 深圳何以成為「奇蹟之城」?全國首座法定設立「企業家日」的城市,何以是深圳?企業家為何選擇深圳?深圳又如何成就了這些企業家?探尋答案的過程,就是一場人與城市的深度對話,展現人與城市和諧共生圖景,照亮企業家與深圳攜手奮進前路。

 城市禮遇

 設立深圳企業家日,是深圳給予企業家的尊重,是一座城市向企業家致敬。這樣的禮遇,深圳企業家值得。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家是為了一個值得奮鬥的目標,願意過不舒服的日子,或者說不願意過舒服日子的人」,又說「創新,是企業家的核心標誌」。深圳企業家就此作出完美詮釋。

 1991年,李西廷等七人在深圳成立邁瑞醫療,成立之初主要代理國外知名品牌的生命信息監護產品。第二年邁瑞毅然走上自主研發道路,扛起醫療器械自主品牌大旗。1993年國內第一台多參數血氧飽和度監護儀研發成功,邁瑞邁出了打破壟斷的第一步。隨後,公司開始往超聲、體外診斷領域發力。2022年公司收入已突破300億元關口。「推動科技創新要敢於突破、敢於在研發上投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堅持長期主義、腳踏實地,力求在每個環節做到極致。」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在回顧創業經驗時如是說。

 1996年,勵建立投入其在港資模具廠打工攢到的2萬元,創立了科達利。公司起初定位是五金模具製造,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他敏銳察覺智能手機普及大勢,開始開發生產手機鋰電池結構件,並與比亞迪等達成合作,至2003年公司實現營收破億元。2007年,公司手機鋰電池業務仍在持續增長,勵建立卻作出一個大膽決定,向更高端市場進發,進入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的研發。科達利再次成功抓住新能源行業發展風口,成為全球汽車鋰電池精密結構件的隱形冠軍。「專注細分領域的同時,要創新產品迭代,這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勵建立這樣認為。

 2014年,一支由海歸帶領的團隊在深圳註冊成立了一家AI企業,他們帶着滿腔熱血回國,希望用自身所學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闖出一番天地。創業之初,為了將更多經費用於研發,其他開銷「能省則省」,連辦公設備都是二手市場上討價還價買來的。這支團隊的創始人叫陳寧,他所創辦的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國內頗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業。「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變化,要有敢為人先、不怕失敗的勇氣;要對自己的事業有堅定信心,堅定地朝目標前進。」陳寧表示。

 懷揣夢想,敢闖敢幹,技術創新,產業報國,是邁瑞醫療、科達利、雲天勵飛的成長故事,更是千千萬萬深圳企業的崛起路徑。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深圳,已誕生世界500強企業11家,有總量累計達743家的國家級「小巨人」企業,還有近萬家「中量級」專精特新企業,以及百萬級的小微企業。每一家企業背後,都是一名努力奮鬥、堅持不懈的企業家。他們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斷的執行力,源源不斷地為深圳經濟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水。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49%,其中,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為7.25%,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高達94.0%。

 創新永不停歇,經濟勃發勢頭不減。在眾多企業家的推動下,深圳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蓄力打造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八大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16297.6億元,同比增長6.3%,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718.98億元,同比增長10%,佔GDP比重41.2%。其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增長較快,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優秀的企業家已經是深圳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堅韌不拔、開拓創新的精神猶如一座座燈塔,為後來者指引方向。企業家精神代代傳承鍛造,將創新與開放,鐫刻進入深圳的城市基因。城市氣質與企業家精神日益契合、相得益彰。

 厚植沃土

 在深圳的經濟大舞台上,從來都不是企業家在上演獨角戲。

 深圳歷來重視企業和企業家,千方百計為其成長提供沃土。作為首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圳近年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在降成本、促融資、拓空間、優環境上下功夫。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8月,深圳連續發布《深圳市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更大力度激發和保障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從營商環境改革1.0版到6.0版,深圳迭代推出千餘條改革舉措,屢闖「無人之境」,不遺余力為企業家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深圳率先推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後證」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深化「證照分離」……一項項改革着力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構建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

 深圳建設便捷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截至去年底已經實現全市政務服務事項99.98%,行政許可事項99.29%「零跑動」辦理;在全國率先推出「免證辦」,覆蓋584種電子證照、5705個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審批效率以「秒」衡量,788個事項「秒報」,365個事項「秒批」,269個事項「秒報秒批一體化」。

 深圳持續強化法治保障,創新「人工智能+互聯網+信用+雙隨機」監管模式,減少行政執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干擾,率先建立並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探索建立個人破產制度,設立《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為數據要素流通破冰探路,《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成為國內首部關於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包括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創業投資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等也均已列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近三年立法規劃。

 深圳積極打造國際一流市場,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探索產業用地與產業空間供給新機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

 「深圳為企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政務服務;在知識產權保護、信用制度建設等方面,做得越發到位。當企業遇到問題,深圳政府主動作為,提供幫助,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力量。」樂凡信息創始人、董事長宋昆鴻對深圳的營商環境,深有感觸。在他帶領下,這家成立近8年的公司,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信息安全國產替代賽道的深耕者。

 有為政府,也同樣深諳「無為」之道。

 成立於2006年的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無人機、手持影像系統等領域已成為全球領先品牌。公司在初創期並未得到多少來自政府層面的「關照」,而創業者卻認為:企業有一個自由的創業空間,就是得到了最大的幫助!

 在很多企業和學者看來,深圳之所以能成為創業之城,關鍵是深圳政府做到了十個字:有事服好務,無事不打擾。有事服好務,是政府職責的體現,是堅持問題導向,超前主動思考企業發展需求,及時回應、解決困擾企業發展痛點;無事不打擾則是釐清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做好權責清單,從而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專心經營。

 親清政商關係,持續提升的營商環境,為深圳贏得了口碑。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中,深圳位列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是連續3年獲此殊榮。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發布《機遇之城2023》,深圳入圍全國前三,其中「宜商環境」維度排名又居全國第一。

 近悅遠來

 城市和企業家的最好關係就是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城市厚植沃土,企業蓬勃向上,這樣的圖卷在深圳早已鋪開。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深圳市場主體總量從不足100萬戶迅速增長至突破400萬戶,市場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保持全國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深圳存續市場主體達到405.32萬戶,同比增長達到6.3%。全市企業249.13萬戶,新辦企業5年存續率達到 90.5%,位於全國一線城市之首。

 6月,電動航空全球領軍企業,來自德國的Lilium航空公司將其亞洲區域總部落子深圳,旨在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全方位的飛機銷售、售後服務以及技術支持,並在未來計劃逐漸擴展到中國和亞太地區。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能源和新能源產業、海洋經濟、金融及國際貿易等領域開展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8月,復星國際趕赴深圳交流、洽談,透露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進在深項目建設,加大在深投資和業務布局。

 Lilium航空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復星國際分別是外企、央企、民企加速布局深圳的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國冶金科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國藥集團、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法雷奧、國泰君安、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集團、中國移動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與深圳市、區兩級政府達成合作,意圖「加碼」深圳,涉及醫藥、製造、金融、航運、農業、通信等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深圳實際使用外資416億元,同比增長10.6%,全球有92個國家和地區來深投資,其中瑞士、英國、新加坡等國增速顯著。8月25日,在深創投舉辦的投資年會上,75家深創投投資企業紛紛以設立子公司或總部搬遷的形式落戶深圳,充分顯示出對深圳幹事創業氛圍的認同。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深圳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民營企業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不久前,有着中國民營經濟「晴雨表」之稱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深圳27家企業上榜,佔到全省的54%。榜單十強中,深圳雄踞四席;衝入前100強的8家深圳民企中,有6家是世界500強,充分體現了深圳民營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競爭力。

 數據顯示,深圳民營經濟佔GDP比重達到55.9%,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1.2%,民企進出口占深圳外貿進出口的62.1%,民企貢獻稅收佔比約70%,同時民企吸納了城市近八成的就業人口。全市73%的授權發明專利、82%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0%的研發投入來自民營企業,僅華為一家研發投入就超過1400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今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爐。8月,深圳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以20條實在舉措,從重大項目建設、應用場景開放、拓展海外市場等方面,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讓更多科技創新企業能夠進入到各類場景中。

 「背靠深圳一流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更有底氣『為夢想而創業』。」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深圳市影石創新聯合創始人陳永強表示,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離不開技術和創新的支持。目前國內外全景和運動場景的市場需求還在變大,影石創新將持續深入探索,通過對全面的動態視覺內容的理解和重構,讓全景影像技術在更多行業得到更廣泛應用,為中國製造業贏得更多尊重。

 如同陳永強一樣,深圳眾多企業家正踏上新征程,在擦亮企業品牌同時,也着力構築城市未來發展的新優勢,追逐新的城市夢想。(深圳商報記者 肖 晗)

責任編輯:朱劍明 「奇蹟之城」:從「營商」到「贏商」 ——寫在第五個深圳企業家日即將到來之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