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座山,醉美深圳灣  蔣子龍等八位著名作家領略“中國硅谷”科創魅力

2018-11-25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鳳鳴 同理 林麗青 報導  李振岐 攝影:由香港商報組辦的“第九屆品鑒岭南著名作家廣東行”活動,11月23日在深圳南山區拉開了序幕,八位重量級文學大咖,分別是蔣子龍、何立偉、陳世旭、劉玉民、董立勃、荊歌、榮榮、朱小平,他們對一個區能擁有157家上市公司贊歎不已,想對“中國硅谷”的科創力量一探究竟。
 
 
  感歎深圳朝氣有活力
 
  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作家們首先來到深圳灣科技創新展示中心。在觀看深圳科技創新展示視頻短片后,作家們走進時光隧道,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成果。據介紹,深圳有7個海外創新中心,5個制造業創新中心。
 
  在空氣成像體驗區,作家們體驗了一把黑科技。站在紅外感應區域揮手,即可在屏幕上顯示出機器人。蔣子龍和陳世旭等紛紛體驗了一把黑科技。估計是因為揮手力量不夠,機器人並沒有很快顯示出來,蔣子龍開玩笑說,“這還欺負老人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隨后,作家采風團一行參觀了質量大眾展示中心和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一進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大廳,一面“PCR”數據牆尤為顯眼。“PCR”三個字母分別由深圳當地的知名企業品牌組成,字母下方幾個顯眼的數字,彰顯出深圳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成就。
 
  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84652件,其中南山就佔了51%,43172件。2017年,南山區專利申請量57277件,佔深圳32.34%,PCT國際申請量11275件,佔深圳55.11%;商標申請量68375件,佔深圳17.3%;商標有效注冊量124680件,佔深圳17.6%。何立偉感歎道,深圳朝氣蓬勃,有活力。
 
  在質量大眾展示中心,董立勃對質量檢測問題特別關注,向工作人員仔細詢問如何保證檢測公信力的問題。該中心還展示有多種國外標准生產的玩具車等,據稱這是為了鼓勵當地企業用更高的標准生產出更好的產品。
 
 
  石墨烯科技 大開眼界
 
  在園區入駐企業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家們一進去就體驗上了各式護膝,護頸。“嗯,熱乎乎的。”腰上系着護腰的何立偉說。原來,這些是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產品,透過石墨烯發熱膜,可以滲透到皮膚底下4.5厘米左右,對腰椎勞損等有緩解作用。此外,遠紅外光波房,在里邊坐一會,就相當于跑步30分鐘。
 
  工作人員拿着一件透明的薄膜片,告訴作家們,兩片薄膜片中間的就是石墨烯。面對這看不見的石墨烯,剛體驗完產品的作家好奇不已,圍着工作人員問個不停,什麼是石墨烯?這種材料的來源?如何提取的?如何保證群眾接受這種產品,而會重蹈納米產品的覆轍?除了發熱,石墨烯還能干什麼?
 
  “打個比方,石墨烯之于石墨,就像一頁紙之于一本書。”工作人員介紹稱,石墨烯也可以從甲烷氣體中提煉,其應用方向很廣,理論狀態上可以代替硅材料。朱小平笑稱,那燒火鍋用的碳也可以提取石墨烯。
 
  記者了解到,2020年平昌冬奧會上北京8分鐘表演者穿的衣服,就是該公司用石墨烯材料生產的。據悉,除了衣服理療產品,該公司還有石墨烯制作的會發熱的圖畫,何立偉笑稱在湖南可以用來除濕。
 
 
  党群服務中心面積真是大
 
  在南山党群服務中心門口,一艘紅船尤為吸睛。極富設計感的簡單線條勾勒出航船的造型,噴水設計顯示船在向前航行。褚佩榮不由得駐足觀看,“這船太漂亮了。”據南山党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船象征不忘初心,也象征着啟航。
 
  作家們一路參觀了人才會客廳和青春學苑等地,采風團團長蔣子龍不由得感慨,這里的党群服務中心面積真是大,三層樓,還带跑道,實為罕見。看着服務中心大廳里陳放的党徽,身為共產党員的褚佩榮回憶其自己的入党時光,“我是老党員,入党的日子特別好記,1997年7月1日,正好是香港回歸那一天。”
 
 
  人才公園燈光秀留連忘返
 
  當天南山采風的最后一站,作家們走進深圳人才園,欣賞燈光秀。悠揚的音樂聲中,電瓶車徐徐前進,周邊跑步運動的人們絡繹不絕。當聽到南山在這寸土寸金的土地南山專門辟出一塊地做公園供大家休閑。董立勃贊歎深圳真是太了不起了。
 
  車行至橋上最佳觀賞點,作家們停車賞秀。精彩的時刻總是過得飛快,10分鐘的燈光秀在作家們手機的拍照聲和錄像中結束了,“這麼快就結束了?這才5分鐘吧,”蔣子龍意猶未盡地說。“這個建築太漂亮了,”褚佩榮指着燈光閃耀的春筍說,“這個建築物太好看了”。
 
  人才在南山區倍受推崇,人才公園是全國第一個以人才為主題的公園,開園才一年多,人氣頗旺。作家們在人才星光大橋,除了欣賞燈光秀,還對橋上所立的幾十根柱子產生了興趣,上面有在深圳工作的諾獎得主、在深全職工作的院士及為深圳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的介紹。
 
 
 
  附:八位作家介紹
 
  1、蔣子龍: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作為著名作家和中國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訪過歐美亞等十幾個國家,2012年8月16日獲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頒發的首屆東方文豪獎。1979年發表《喬廠長上任記》,揭示了新時期經濟改革中的種種矛盾,剖析了不同人物的復雜的靈魂,塑造了一位敢于向不正之風挑戰、勇于承擔革命重任,具有開拓精神的改革者的形象。作品較早地把注意力由揭露四人帮造成的創傷轉向社會現實,表達了當時人民渴望變革的迫切要求,因而獲得贊譽。代表作《赤橙黃綠青藍紫》通過幾個不同性格的年輕人之間的愛情、友誼、信念的沖突,告訴人們青年只有投入到時代改革的洪流中,人生才有意義。《燕趙悲歌》、《陰差陽錯》、《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鍋碗瓢盆交響曲》等。曾創作出社會時代所特有的、意義深刻的人物形象,《喬廠長上任記》已被公認為新時期中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
 
  2、陳世旭:原江西省文聯主席兼作家協會主席 (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上世紀80年代以《小鎮上的將軍》一舉成名,繼有小說《驚濤》、《馬車》、《鎮長之死》獲全國文學大獎及魯迅文學獎;其多部長篇小說對“當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靈魂漂泊、精神成長進行了精當描述”,“表達了消費時代中國知識分子人性割裂與精神‘沙化’的深切憂慮”。近年所作《八大山人傳》是史上唯一一部書寫清初畫聖八大山人的長篇傳記作品,為讀者還原了藝術家有血有肉的傳奇人生,深刻展現了傳主卓爾不群的精神品格,在傳記文學作品中具有獨特的文學品位。
 
  3、劉玉民:山東省文聯原副主席 山東省政協文化組副組長、原濟南市作協主席、山東文人書畫院院長等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長篇小說《騷動之秋》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另外著有長篇小說三部,報告文學為(集)四部,劇作選三部,以及詩歌集、散文集、中篇小說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廣播劇、電視劇、電影、戲劇、小說連播等多種形式廣為傳播。有的作品被到海外。主要事跡及作品,中國現代文學館和烏鎮茅盾紀念堂,山東威海市、榮成市博物館等均有專題展示。近年多有書法作品聞世,人民日報、文藝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前衛報、四川文學、金橋等諸多報刊均有發表。作品入選《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書系》和《齊魯名家。書法卷》。
 
  4、何立偉: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委 漫畫家。出版有《像那八九點鐘的太陽》、《白色鳥》、《小城無故事》、《親愛的日子》、《當時明月當時人》等小說散文集,作品“白色鳥”曾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並收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
 
  5、朱小平:《海內與海外》雜志主編 著名散文家《海內與海外》是中國僑聯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月刊,每月15日出版。其宗旨是:展現海內外華夏兒女在各條戰線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為統一祖國、為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為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以及對各國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的業績和風采。
 
  6、董立勃:新疆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一級作家,新疆文史館館員、新疆大學客座教授。曾任新疆文聯副主席、新疆作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至今已發表出版長篇小說《白豆》等二十余部。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篇,出版小說集六部,散文集二部。獲過多種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連續劇。
 
  7、荊  歌:號累翁,蘇州人著名作家、書畫家。出版有長篇小說十部,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收藏文化隨筆集三部,以及書法作品集《荊歌寫字》。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是文壇60年代出生的代表性小說家。曾在杭州、蘇州、寧波、成都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同時也被認為是江南才子型文人書畫的代表人物。
 
  8、褚佩榮: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1964年2月出生于寧波,1984年畢業于浙师大化學系,先后做過教师,公務員,現為《文學港》雜志社主編,寧波市作家協會主席,浙江省作協副主席。出版過多部詩集及散文隨筆集等,曾獲首屆徐志摩詩歌節青年詩人獎、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稱號、第五屆華人青年詩人獎、《詩刊》年度詩人獎、《詩歌月刊》、《北京文學》雙年度作品獎、人民文學詩歌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優秀作家貢獻獎,詩集《像我的親人》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詩集《看見》獲全國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責任編輯:張偉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