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文化名片—曹溪文化小鎮啟動 韶關打造“大南華” 禪宗文化交流中心

2019-01-10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位于廣東省韶關市的南華禪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寺院,留下了禪宗文化經典《六祖壇經》,在中國佛教史、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深遠的影響。深厚的禪宗文化底蘊,使得它成為世界禪宗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韶關乃至廣東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曹溪文化小鎮 張偉攝影
 
美麗的韶關 張健元攝
 
 
  2019年1月8日,韶關市舉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活動,正式啟用曹溪文化小鎮,定位世界禪宗文化交流中心,打造獨具特色的“大南華”文化品牌。
 
  韶關市委書記李紅軍表示,韶關將依托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加強兩岸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包括禪宗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梅關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落戶南華禪寺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由國台辦設立的,是促進兩岸民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旨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2017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出中台函〔2017〕361號文,正式批復“同意在韶關市南華禪寺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目前,國台辦已批准22個省(區、市),71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韶關市南華禪寺也成為廣東省第五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19年1月8日,韶關市舉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並正式啟用曹溪文化小鎮。中央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中國佛教協會、廣東省佛教協會負責人,兩岸佛教界代表,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們共600人出席授牌儀式。
 
  據悉,此次系列活動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項:一是國台辦于1月8日向韶關市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儀式;二是海峽兩岸禪宗文化系列交流活動,包括《六祖壇經》與中華禪宗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禪宗文化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六祖壇經》與佛教中國化講經交流會、“兩岸一家親”主題祈福法會;三是舉行曹溪文化廣場啟用儀式和曹溪博物院奠基儀式。
 
  在8日舉行的《六祖壇經》與中華禪宗學術研討會上,有與會專家指出,韶關在中國禪宗發展史上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六祖惠能大师在韶關開壇說法、弘法行化近40年,形成了對于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具有深遠影響的南禪宗。
 
丹霞勝境

  禪宗祖庭促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祖國和平統一五項重大主張,其中之一是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韶關南華禪寺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禪宗思想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禪寺有南禪“祖庭”之稱,台灣地區的禪宗也發源于此。通過開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活動,可充分發揮南華禪寺在兩岸禪宗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影響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韶關市長殷煥明表示,韶關將以此次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活動為契機,構建兩岸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平台,打造“韶文化”品牌,活化利用好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禪宗文化、珠璣文化、工礦文化等優秀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厚植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紐带,促進兩地人民心靈契合,共同繁榮發展。
 
  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指出,依托聞名海內外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有利于深化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合作,築牢兩岸同胞共同精神紐带。基地授牌后的首場交流活動聚焦弘揚禪宗文化,為兩岸宗教界書畫藝術界、學術界增進交流合作搭台助,對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曹溪文化廣場 張偉攝影

  曹溪文化小鎮重現唐風千年古刹
 
  據了解,韶關市在南華寺建寺1500周年紀念活動后,決定依托南華寺深厚的文化積澱,打造獨具特色的“大南華”文化旅游品牌。在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字號招牌之后,韶關市結合大南華規划,加快了大南華區域整體提升工程即“曹溪文化小鎮”項目的建設步伐,1月8日,曹溪文化小鎮一期曹溪廣場啟用、曹溪博物院正式奠基。
 
  據悉,曹溪文化小鎮以南華禪寺為中心,規划面積約7.2平方公里,建築風格以禪宗文化為主,以南華寺唐朝建築風格為基本格調,將禪韻融入雕塑、景觀小品、地面鋪裝、植物配置等景觀元素中,營造濃厚的“千年古刹,唐風禪韻”氛圍。
 
  曹溪廣場包括廣場兩側原有建築立面改造、曹溪博物院、曹溪河改造及曹溪廣場的景觀建設。其設計以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的內容為主要元素,結合現代雕刻藝術手法和語言,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六祖壇經”為主題的文化廣場。曹溪大道以禪宗從“一祖到六祖”再到“一花開五葉”的發展歷程為主線,曹溪廣場以禪宗思想為脈絡,通過多維度的視覺呈現,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
 
  其中,8日奠基的曹溪博物院是其中的重點項目,用地面積4.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9萬平方米,地上二層,建築高度23米,投資金額約1.5億元,以“疊影層巒”和“飛簷反宇”為主要特色。
 
  建設曹溪博物院,旨在保護和展示好南華寺珍藏的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著名的唐六祖惠能真身、唐代千佛袈裟和歷代聖旨、北宋木雕羅漢等。寺內可移動文物藏品總數為552件/套,其中一級品322件/套,二級品18件/套,三級品196件/套。
 
  有關專家表示,通過建設曹溪博物院,將有效保護南華寺內歷史文物,進--步煥發南華寺佛教文物生機,宣揚和傳承韶關以至華南地區佛教文化遺產;有效展示禪宗文化及其他歷史文化內容,加深參觀者對我國佛教禪宗文化的理解,增加對祖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熱愛;對重塑“禪宗袓庭”,弘揚六祖禪宗文化精髓,傳承禪宗法脈,打造佛教禪宗聖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次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活動與曹溪文化小鎮建設緊密結合,有利于對外展示曹溪文化小鎮及禪宗祖庭的新面貌;有利于更好地宣傳推介韶關,進一步提高韶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利于助推韶關市經濟社會特別是文化旅游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兩岸交流通過具體的項目、活動得到紮實的推進和開展。
 
南華禪寺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度假基地
 
  擁有2100年歷史的韶關市,是古代岭南通往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擁有面積1.84萬平方公里,廣東省第二大面積城市,戶籍人口335萬人,人文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豐富。隨着京廣高鐵、廣深港高鐵相繼貫通,韶關至廣州僅需50分鐘,韶關至香港也在2小時范圍內,已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生活圈。
 
  除了坐擁世界最為知名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南岭國家森林公園和珠璣古巷也是韶關各具色彩的旅游地標,當今,韶關正突出抓好“大丹霞、大南華、大南岭、大珠璣”四大重點景區建設。
 
  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區曾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等地質活動,形成如今的丹霞地貌,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南岭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是廣東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珍稀動植物寶庫,這里大片原始森林保存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
 
  珠璣古巷,有“廣東第一巷”之美譽,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稱“居五岭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
 
  此外,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鬼斧神工的廣東大峽谷、地下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古佛洞天、云門寺、馬壩人古遺址等旅游資源也云集于此。
 
  據了解,韶關是廣東生態資源最好、旅游資源最富集、品位最高的地區。目前,韶關市已開發旅游景點100多處,其中,世界級和國家級景區17處,5A景區1處,4A景區10處,3A景區14處。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正在全力打造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度假基地、廣東戶外運動天堂。
 
  近年來韶關旅游業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韶關市全年接待游客4237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游收入389.9億元,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2018年春節地級市游客接待排名》,韶關在上榜城市中列第20位。
 
  據最新統計,2018年韶關市全年接待游客4790萬人次,同比增長13%;旅游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16%;來韶過夜游客1838萬人次,同比增長11%。

 

[責任編輯:趙書琪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