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東北人眼中的東北經濟下行

2016-08-31
来源:

 

 

  東北經濟發展已經拉起警報。 視覺中國 保存

  東北經濟形勢不斷下行,已經廣為人知,引起了自上而下的廣泛關注。而且,東北的衰退已經從經濟擴散到整個社會領域,甚至都成了一種文化現象——趙本山動不動就會被人們當作東北文化落後的符號來評頭品足一番。東北經濟有多差,有關的報道長篇累牘,沒必要再做詳細介紹了。僅僅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問題,今年第一季度,東三省的領頭羊遼寧的經濟增長出現負數,為-1.3%,是1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省級GDP負增長,並在各省中殿後。二季度GDP遼寧幹脆不公布了。因此,東北經濟發展已經拉起警報。因此,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

  對於東北經濟的衰退,有兩個常見的解釋,倒是值得說一說:

  第一個說法,就是東北人口大量減少,導致東北經濟下行。甚至有人拿現在的東北人口狀況與偽滿洲國時期的人口快速增長作比較,進而那東北經濟和被少數人稱為抗戰期間“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偽滿洲國做對比。有人根據全國第五次(2000年)和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的比較,得出結論:東北近十年間淨流出人口180萬。筆者本人也是移居上海的東北人,經常遇到東北口音的鄉親們,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對比兩次人口普查數據,十年間東北三省的總常住人口還增長了4648950人,而且是遼吉黑三省均有增長。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增長人口的出生年份集中在1960年至2000年之間(2010年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常住人口數量比2000年多),也就是說,增長的主要是勞動力和青少年。當然現在是2016年,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又過去6年。現在東北人口情況怎么樣,需要真正過硬的數據。

  第二個說法在學術界中和媒體上更加流行,就是東北和東北幹部群眾受到計劃經濟思維影響強烈,導致東北經濟缺乏活力,特別是東北的國有企業太多、公有制經濟比重過高導致經濟衰退。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早在20多年前就結束了。一個20多年前就已結束的怎么可能還在束縛人呢?事實上,確實東北人偏好在國有企業工作,推崇編制和公務員,可用這些觀念來批判東北和東北人的那些人是否想過,大多數中國人民(連同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在內)都是這么想的。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2015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比私營單位的高出57%。在這種現實面前,如果多數人偏好去民營企業工作,那豈不是咄咄怪事?而且,東北的國有企業也不算很多,大多數國有企業早就在90年代就改制了。

  如果我們把上海和東北作比較,就會發現,那種認為公有制經濟比重高必然導致經濟衰退的說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2015年的上海國民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的增加值占到48%,而東北最大的城市沈陽2015年公有制經濟的貢獻率只有35%。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和經濟增長正相關的話,上海經濟早就應該發生問題了,可事實上目前上海的全國經濟增長最健康的地區之一。因此,我們研究經濟問題的時候,還是要從數據和事實出發,切記不能迷信任何一種教條,不管這種教條是來自前蘇聯還是來自美國。

  東北經濟的衰退,其實並不難以解釋。作為一個在上海生活了將近20年的遼寧人,我對東北與東部發達地區方方面面的差距是很有感觸的。但是所有這些差距,包括觀念上的差距在內,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很簡單,大體上可以總結為四條:

  第一條,東北的工業未能在入世後重新崛起。東北的制造業曾經非常發達,但是在90年代治理整頓、國有企業改制、下崗、抓大放小等過程之中受到重創。事實上,東北工業在文革末期就已經逐漸暴露出績效下滑的問題,虧損、不能完成計劃和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情況嚴重。90年代,東北原有的工業體系徹底失效。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在國際市場的拉動下,經曆了適應國際分工的二次工業化,近幾年則是進一步在做強中國制造這條道路上不斷邁進。非常可惜的是,東北沒有抓住這個寶貴的戰略機遇。入世15年來,東北沒有建立起新的、能夠有效滿足國內、國際市場新需求的工業體系,還是繼續對90年代幸存下來的傳統行業進行重複建設。即便是這些傳統行業,也被河北、內蒙等省份搶了風頭。現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全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加大,東北當然無法維持原狀。

  第二條,東北的自然資源已不是經濟資源。東北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森林都很富饒。但也正是入世使得東北的資源在經濟上失去了競爭力。且不說很多礦產資源面臨枯竭,而且東北現有的資源不再僅僅與國內其他省份的資源競爭,而且是與國際市場上的資源供應商進行競爭。在這個層面上,東北的各種自然資源均失去了優勢,都有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強有力競爭對手。現在中國的鐵礦石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原油來自中東和委內瑞拉,木材(紙漿)來自俄羅斯和加拿大。東北的資源失去了比較優勢。由於東北曆來不僅是工業發達地區,也是資源輸出地區,這個變化使東北經濟失去了部分動力。

  第三條,東北經濟太過於依賴房地產。本來,在這方面全國情況都差不多。但是由於東北的經濟根基不穩,實體經濟萎縮,居民收入低,房地產過熱造成的危害也就更突出一些。不久前,沈陽市政府為了房地產去庫存甚至推出“零首付”的政策(雖然很快取消了)就是典型。鐵西區曾經是世界聞名的工業區,但是曾經輝煌的曆史幾乎連痕跡都沒留下,短短幾年就被改造成了一個樓盤林立的居民區。沈陽開發渾(河)南的標志也是眾多樓盤,問問沈陽人,除了樓價高,沒幾個人知道渾南還開發出來了什么。

  第四條,東北地方幹部的素質亟需提高。很多人都在詬病東北幹部,但是平心而論,東北幹部的素質未必比很多地方更差,媒體上經常曝光的奇葩幹部言論,也很少有東北的。不過因為東北經濟社會問題突出,幹部的事也跟著突出了。提高幹部素質,不是學曆,也不是什么“市場意識”,最要緊的是做事要規矩,要有完備的規章制度,凡事按照規章制度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也就差不多可以了。不久前發改委印發的《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如果在立項和監管方面做好工作,結果很可能是只肥了個別人。像買房零首付啊,全運會前罰款罰到“滿城盡是卷簾門”啊,這樣的事情反映了東北幹部意識和執政理念的落後。更重要的是,“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意思,東北的幹部們要好好琢磨琢磨。

  沒有投資就沒有經濟增長,但是投資未必一定帶來經濟增長,也可能是貪汙、環境破壞、重複建設和進一步的產能過剩。

  東北要想從困境中走出來,只有沉住氣,腳踏實地,做好長期規劃,從頭開始,重新建設起符合東北實際的經濟體系,特別是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業。東北靠發展服務業拉動經濟是沒前途的,不僅是由於東北人的服務意識遠遜於南方而且更重要的,沒有工業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服務業是根本發展不起來的。東北的問題沉屙已久,絕非三年五載就能解決。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